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义答问

礼义答问

一卷。南朝齐王俭(详见《丧服古今集记》)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据《南齐书》、《礼志》、《舆服志》所载辑,盖在制定新礼之前王俭议礼之作。本《传》谓王俭长礼学,谙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匹者。既非与人答问,亦非设为答问,则此书断非《隋书·经籍志》中之《礼义答问》;国翰序谓当时有司奏下,通关入座,答问之义取此,殆曲说也。兹就其书而言,中引《礼纬·稽命征》、《孝经·援神契》、《五经异义》、《郑志》及马融、卢植、王肃诸说,并皆散佚,此书则为后来辑佚家所取资,弥足宝贵。至书中有关具体之礼制如郊祭等,数千年无定论,兹略不论。其书为政书类典礼之属,兹姑仍马本列此。是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御选古文渊鉴

    六十四卷。清徐乾学(1631-1694)编。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仕讲学士、礼部仕郎、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后受弹劾罢官。曾充《明史》总裁官,并奉命纂修《大清一

  • 说文管见

    三卷。清胡秉虔(生卒年不详)撰。秉虔字伯敬,号春乔,安徽绩溪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甘肃丹噶尔同知。著作尚有《尚书序录》、《卦本图考》、《古韵论》等。是书为胡氏治《说文》的札记。胡氏谓“文字

  • 宜略识字斋杂著

    不分卷。清代王敬之(生卒年不详)撰。王敬之为清代学者王念孙之子,著有《王敬之全书》。此书是作者七十岁至七十九岁间,每年完成一册,共九年而成,即为1855年成书。此书按年分册,体例不一,主要内容为诗文考

  • 广金石韵府

    五卷。清林尚葵、李根(二人生卒年不详)同撰。尚葵字朱臣,莆田(今属福建)人。李根字阿灵,一字云谷,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工画佛像,精篆籀小楷。此书用朱墨二色,校以四声部次,朱书古文篆籀之字,墨书楷字

  •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一百七十六卷。清圣祖玄烨(生平详见《御制诗集》)撰。。此集前后共分四集。前三集为大学士张英等所编。《初集》收康熙二十二年(1683)之作,凡四十卷;《二集》收康熙三十六年以前之作,凡五十卷;《三集》收

  • 乡党典义

    二册不分卷。清魏晋(生卒年不详)撰。晋乃衡阳人。是书取经传中的制度、名物,来考订《论语·乡党篇》。其遍稽诸经传,根据诸注疏,取证于婺源江永的《乡党图考》。讨论其源流,参证其得失,颇为精密。晋自序中称是

  • 临晋县志

    ①十卷。清齐以治修,王恭先纂。齐以治,湖北应城人。出身进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临晋县知县。按临晋旧志,远不可稽。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邑令高向辉曾重修之,传本极为罕见。据此志序例言:明万历

  • 楞伽师资记

    一卷。唐代释净觉(生卒年不详)撰。净觉,俗姓韦,韦皇后之弟,将受封拜之时,与士途不受,撕破衣裳,缠裹双脚,遁入太行山出家为僧,受具足戒。听说洛阳有高僧颐大师,便来此处,投颐大师门下受业。颐大师即是《楞

  • 国朝著述未刊书目

    一卷。清郑文焯编。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陂、权间、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属八旗汉军正白旗,光绪年间举人,官内阁中书。性喜藏书,自将搜集所得清人著述未刊稿本编为是目,又名

  • 春秋参义

    十二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此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作者对其中自己认为确有不当之处虽也略加批评,但必援引朱熹之说为言,藉以表明自己恪遵胡《传》,未敢逾越。卷首且立纲领三十三条,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