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钟山志

石钟山志

十六卷。清胡传钊撰。胡传钊,字丽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官江西知府。石钟山在湖口县有二。县治南为上石钟山。县治北为下石钟山。距县治各一里。两崖相对,壁立数百仞。隔九江郡六十里。《石钟山志》光绪九年(1883)刻本,共十六卷。分为十六门。首训典(附奏议)。次形势(附沿革、城垣、兵制)。次山水。次建置。次金石。次游览。次祥异。次轶事。次杂识。次武功,历朝纪略。次武功,国朝纪实。次艺文,历朝文徵。次艺文,国朝文徵。次艺文,历朝诗录。次艺文,大小孤山历朝诗录。次艺文,国朝古今体诗。次艺文,古今体诗。兹篇考石钟山名之由来,有异于他志者。旧志多从《水经注》,谓山下水石相搏,响若洪钟,故名。兹篇则谓上、下钟崖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故名。此说以形言,非以声言,似较有理。以声言者,有牵强之处。

八卷。明王恕编。案当时有二王恕。一为三原(今陕西咸阳)人,明史有传。一即此王恕,江西湖口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广东布政司参议。其生卒年不详。湖口有上下石钟山,即苏轼作记者。王恕以其为邑之名胜,因辑古今题咏、赋、传、记、跋等文,都为一编。虽以志为名,实为总集。《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猜你喜欢

  • 大沩密印禅寺养拙明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正明(生卒年不详)撰。正明,俗姓常,字养拙,蒲州(今属山西省)人。生秉异姿,独怀幽趣。某夏日近黄昏之时,他仰望青天,喟然长叹:“世界许阔,如何拘此坏我善因”。遂落发于南海普陀,时年二十岁。

  • 乐府古题要解

    二卷。唐吴兢(670-749)撰。生平详见《贞观正要》条。此书例释汉魏六朝古乐府诗及拟乐府诗一百二十余题,如《江南曲》、《度关山》、《长歌行》等,旨在探明各题的本源,有时也考证其中的故事,以“睹于本章

  • 孝经解纷

    一卷。无名氏撰。是书不主经传之说,也不从他本分章。只就有“子曰”及“故”字为断,无“子曰”及“故”字者则就有结证处为断。书共分二十二章,又分为四段。首章总提,引诗一证,为第一段。二三四五章即申念祖修德

  • 仪礼琐辨

    一卷。清常增撰。生卒年不详。江苏泰州(今江苏省中部)人。道光五年(1825)拔贡,聪慧过人,好学不倦,著有《一松楼文稿》、《竹叶山房外集》诸书。其传见于《续纂扬州府志文苑》,《艺文》有增所撰《仪礼琐辨

  • 晦庵文钞续集

    四卷。明崔铣(1478-1541)编。崔铣,字仲凫,一字子钟,亦字后渠,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历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宣德间,常熟吴讷有《晦庵文抄》六卷,崔铣以其未备,复

  • 友竹草堂集

    十二卷。清蒋庆第(生卒不详)撰。蒋庆第,河北省玉田县人,字著生,咸丰进士,官章邱知县,是集有文集六卷,诗集二卷,随笔二卷,楹联一卷,趋庭录一卷。文集中卷一至二皆论文,上卷论历史人物,评说春秋及两宋人物

  • 周易朱氏义

    一卷。辑佚书,朱仰之撰,清马国翰辑。“仰之”之名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而《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不录。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荀爽等《九家集解》注内有张氏、朱氏,但不详为何人。马氏据诸书辑

  • 真定府志

    三十三卷。明唐臣修,雷礼纂。唐臣,直隶天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真定知府。雷礼,丰地人,直隶大名府通判,前吏部考功司郎中。真定府自古以来为重镇,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有志。知府唐臣请示抚台李吾西

  • 正学编

    二卷。明陈琛(生卒年不详)撰。陈琛字思献,学者称紫峰先生,晋江(今属福建)人。杜门独学,从蔡清游。正德进士,任考功主事,后乞终养归。嘉靖(1522-1566)中,起用为江西提学佥事,固辞不赴。著有《紫

  • 姑苏采风类记

    一册。清张大纯纂。大纯字文一,号松斋,长洲县人。辑有《三吴采风类记》。此书未分卷,亦无目录。其记载次序为苏州府治、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太仓州、崇明,其记载内容为府、州、县治之建置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