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十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明高攀龙辑。翻译皆是旧语,故知是书为乾隆以前之人所作。原本前,有明万历三十三年壬寅高攀龙自序;又有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北平朱之弼序。攀龙,字云从,一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少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官至左都御史。郑元标建书院,攀龙应聘参加,又与顾彭成,同讲学东林书院。后为崔呈秀等构罪,旋削籍,呈秀必欲杀之,改名李宝。后遣提骑往返捉拿,攀龙自沉,死于池中,年六十五。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攀龙辑是书《自序略》谓,由孔子之后,见而知之者,为颜回、曾子、子思、孟子。然当孟子之时,邪说并作,不有孟子,孔子之道不著也。由孟子以后,闻而知之者,为周、程、张、朱。然当朱子之时,邪说并行。不有朱子、孔子之道不著。故昌黎韩氏曰:“孟子功不在禹下。”而河汾薛氏曰:“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朱子之书,自传注而外,见于《文集》语录的,浩渺无涯。高氏节其要言;仿《朱子近思录》例,分为十四卷,名曰《朱子节要》。之弼《序》云:“先生一代大儒,其所辑汇无用增损,今付梓人,与《近思录》合刻,公诸同志云云。”是书共十四卷,卷各一门,满汉合璧。第一论道体;第二,论学;第三,致知;第四,存誉;第五,克治;第六家道;第七,出处;第八,治体;第九,治法;第十,居官处事;第十一,教人之法;第十二,鉴戒改过;第十三,辨别异端;第十四,总论圣贤。翻译皆旧语。其序者明神宗年号,且不避清皇庙讳,可知是书之缮治,必在康雍年,即镂版印行。清朝最尊崇朱子,高氏亦当醇儒,而《四库全书》竟未著录是书。《四库》存目,并阮元奏进《四库未收书目》亦具无之。《明史·高攀龙传》,不叙其人著述;《艺文志》子部儒家类仅列高攀龙《就正录二卷,《高子遗书》二十卷,然则高氏之辑有此书。

猜你喜欢

  • 读春秋繁露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撰。该书是作者所撰《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十一种,为作者的读书心得。作者对《春秋繁露》中文句伪误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偶尔也对前人的校勘成果进行驳正。该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朱本流传。

  • 学寿堂丛书

    十二种,八十九卷。清徐绍桢(详见《四书质疑》)撰辑。该丛书所收有经类、史类、算学类及诗集;而除徐绍桢自撰者外,尚收有其父徐灏及他人著作。十二种为《通介堂经说》三十七卷(徐灏撰)、《乐律考》二卷(徐灏撰

  • 春雨杂述

    一卷。明解缙(1369-1415)撰。解缙字大绅,号春雨。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曾上封事万言,论政令多变,刑罚过重之弊。永乐初,任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直文渊阁,预机

  • 酒边词

    二卷。宋向子諲(1086-1153)撰。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今四川忠县)人。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元符初,以恩补官。南渡初,历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事迹载《宋史》本传。向子諲晚年以忤秦桧致仕,卜筑于清

  • 诗笺别疑

    一卷。姜宸英(1628-1699)撰。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清代文学家,明末诸生。少工举子业,兼善诗古文辞。屡踬于有司,而名达禁中。叶方蔼总裁《明史》,荐充纂修官。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

  • 周易衷翼集解

    二十卷。清汪撰。字欲括,号容川,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宝庆府同知。据其自序,十翼之作广大精深,显羲画所示无言之数,衍文周含而未发之精。其以六十四卦反复于十翼中,以辞合象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十八卷。宋陈言(1131-1189)撰。陈言,字无择,南宋初青田(今属浙江省)人,精于方脉之学。此书成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后改此名,简称《三因方》。所谓三因,即内因,

  • 友古词

    一卷。宋蔡伸(1088-1156)撰。蔡伸字伸道,自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他是端明殿学士蔡襄之孙,宣和间官彭城倅(副职),历官左中大夫。他曾与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向子

  • 圣证论补评

    二卷。清皮锡瑞(见《六艺论疏证》)撰。据《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载,王肃撰《圣证论》的目的在于“以讥短(郑)玄。”《隋志》著录《圣证论》十二卷,《两唐志》著录十一卷。此书唐以后亡佚,清人王谟、马国翰有

  • 汲古阁说文解字校记

    一卷。清张行孚撰。参见《说文发疑》。汲古阁所刊《说文解字》,有未改、已改两本。未改者为毛晋据宋本校刊之初刻本,已改者为其子毛扆刊于顺治癸巳之第五次剜改本。剜改本颇多误处,远不及初刻本之善。张氏自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