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十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明高攀龙辑。翻译皆是旧语,故知是书为乾隆以前之人所作。原本前,有明万历三十三年壬寅高攀龙自序;又有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北平朱之弼序。攀龙,字云从,一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少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官至左都御史。郑元标建书院,攀龙应聘参加,又与顾彭成,同讲学东林书院。后为崔呈秀等构罪,旋削籍,呈秀必欲杀之,改名李宝。后遣提骑往返捉拿,攀龙自沉,死于池中,年六十五。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攀龙辑是书《自序略》谓,由孔子之后,见而知之者,为颜回、曾子、子思、孟子。然当孟子之时,邪说并作,不有孟子,孔子之道不著也。由孟子以后,闻而知之者,为周、程、张、朱。然当朱子之时,邪说并行。不有朱子、孔子之道不著。故昌黎韩氏曰:“孟子功不在禹下。”而河汾薛氏曰:“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朱子之书,自传注而外,见于《文集》语录的,浩渺无涯。高氏节其要言;仿《朱子近思录》例,分为十四卷,名曰《朱子节要》。之弼《序》云:“先生一代大儒,其所辑汇无用增损,今付梓人,与《近思录》合刻,公诸同志云云。”是书共十四卷,卷各一门,满汉合璧。第一论道体;第二,论学;第三,致知;第四,存誉;第五,克治;第六家道;第七,出处;第八,治体;第九,治法;第十,居官处事;第十一,教人之法;第十二,鉴戒改过;第十三,辨别异端;第十四,总论圣贤。翻译皆旧语。其序者明神宗年号,且不避清皇庙讳,可知是书之缮治,必在康雍年,即镂版印行。清朝最尊崇朱子,高氏亦当醇儒,而《四库全书》竟未著录是书。《四库》存目,并阮元奏进《四库未收书目》亦具无之。《明史·高攀龙传》,不叙其人著述;《艺文志》子部儒家类仅列高攀龙《就正录二卷,《高子遗书》二十卷,然则高氏之辑有此书。

猜你喜欢

  • 莆风清籁集

    六十卷。清郑玉臣(生卒年不详)编。王臣字慎人,一字兰陔,莆田(今属福建)人。乾隆六年(1741)拔贡生,官至兰州知府。著有《兰陵诗话》、《莆风清籁集》。此集为地方诗总集。共六十卷,所选兴化一地,从唐代

  • 易经颂

    十二卷。明陈仁锡撰。该书借剖析字句来发挥意义,虽取《本义》而亦有相异者。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而研究古训之处少。因为陈氏本为文人,经学并不是他的专门所长。该书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始据副都御史黄登贤

  • 经传释义

    五十卷。清陈炜(生卒年不详)撰。陈炜字星辉,浙江慈溪(今宁波)人,诸生。家贫,以学自励,凡经史子集及笺释、注疏,无不荟萃于胸。岁科试辄冠军,乡试屡荐不售。年四十五岁,赍志以终。平生所著甚富,惜皆散佚。

  • 许文穆公奏疏

    明许国(生卒年不详)撰,国字维桢,新安人(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隆庆元年授检讨,官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谥文穆。许国充经筵日讲官十年而为相,为相十年,以争立储事,移疾归,万

  • 口北三厅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金志节原本,黄可润增修。金志节字籍不详。黄可润,福建龙溪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任宣化县令。口北三厅,即指清朝时在张家口、独石口及开平之多伦诺三处分别设理事厅管理当地民事,现

  • 桂阳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钱绍文等修,朱炳元等纂。钱绍文字子宣,江苏武进人,曾任桂阳县知县。朱炳元,邑人,举人。桂阳县志,创修于明成化年间。嘉靖县教谕翁继荣等曾据成化本续纂。清康熙、乾隆、嘉庆先后有人续纂。兹

  • 刘氏家塾四书解

    不分卷。清刘豫师撰。书首有自序及凡例,又有其门人温怀璋、袁文焕二序。自序称“读李二曲《四书反身录》,喜其反身二字,切中时病,而所讲书理,又悉以人生日用寻常之事为言,爰仿其意,与子弟门人辈讲学,就人眼前

  • 青雨草堂稿

    四卷。清高采(生卒年不详)撰。高采,字琴泉、自号庸斋,辽宁铁岭人。嘉庆举人。久困礼部试,曾佐四川军幕,因失意于上司,旋归,晚年贫病。高采早慧,六岁能诗,十岁即有佳句,如“落霞红到地,青草碧露天。”“流

  • 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

  • 永徽法经

    三十卷。政书。元郑汝翼撰。汝翼字鹏举,河南人。少时读书,学刑名家,罔不涉猎,得法外意。中金朝律科,任刑部检法。入元后,累官大理丞、奉直大夫左三部郎中等。是书作于中统癸亥,意主发明唐律,故名《永徽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