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泽存堂五种

泽存堂五种

五十卷。清张士俊编。张士俊,生卒年不详,号半桥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生性喜好收藏典籍,并造泽存堂专供藏书之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受教于清代文学家,浙西派的创始人朱彝尊之门。朱彝尊志欲汇辑前贤有关音韵、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刊刻行世,以利后学。士俊承秉师志,访得毛晋汲古阁所藏宋刊本《玉篇》、《广韵》等书详加校正,据宋本影印刊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成书。书成之日,恰逢康熙帝南行,士俊将此书献上,以获皇上的奖赏。四方学者,传为善本。此后朱彝尊又以《群经音辨》、《字鉴》、《佩觽》等书,嘱咐士俊校勘刊刻,大概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刊刻就。与前之《玉篇》、《广韵》汇刊为《泽存堂五种》。每书后均有题识,详细记载了刊刻的原因及经过。从各书题识可知张士俊刊刻此书时十分谨慎认真。《群经音辨》为宋贾昌朝撰。此书汇集群经之训各异者,以类相从,分为五门,详细辨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书中沿袭旧文”,诚不免有“疏于考证”之处,“然释文散见各经,颇难检核,昌朝会集其音义、丝牵绳贯、同异粲然,卑学者易于寻省,不为无益。”宋郭忠恕所撰《佩觽》上卷阐述他对文字变迁的看法,附带说明编书的意旨;中下两卷,把形体、声音相似,容易混淆的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十部,一对对地排在一起,注明它们音义的不同。总的来说,这部字书,对于辨别一般形音义相近的字有一定的作用。元李文仲撰《字鉴》是一部根据《说文解字》来“辨正点画、刊除俗谬”,纠举历来使用文字的错误的字书。《泽存堂五种》目录:宋贾昌朝《群经音辨》七卷,梁顾野王《玉篇》三十卷,宋陈彭年《重修广韵》五卷,宋郭宗恕《佩觿》三卷,元李文仲编《字鉴》五卷。有清康熙年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大唐西域记

    十二卷。玄奘撰。玄奘(公元600-664),唐代洛州缑氏(今河南)人。俗姓陈,名祎。唐代著名高僧。俗称唐三藏、唐僧。唐贞观元年(公元627),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赴天竺(今印度)求经。经今新

  • 浪淘沙

    其一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其二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 绍邵轩丛书七种

    十八卷。王树荣(1871-?)撰。王树荣字仁山,晚号戟髯,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毕业于京师法律专门学堂,历任江苏高等审判厅推事,直隶高等审判厅推事、民庭庭长。1915年10月,任

  • 春晖阁诗钞

    六卷。清蒋湘南(1795-1860?)撰。蒋湘南生平详见《七经楼文钞》(辞目)。蒋湘南还有《关中集》、《江上集》、《燕台集》、《梁苑集》。但仅《七经楼文钞》刊行。后四集未经编次,为门弟子所钞存。此编为

  • 名迹录

    六卷 附录一卷。明朱珪编撰。朱珪,明初崑山(今属江苏)人,字伯盛。珪善篆籀,工于刻印,又工于摹勒石刻。《名迹录》是他生平所刻的汇集。汉代碑刻,多不载撰写人、书写人和刻工的名字。自魏受禅碑载有邯郸淳撰文

  • 金龙祠墓录

    四卷。清仲学辂编辑。仲学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浙江金龙四大王祠,也称灵惠庙,位钱塘孝女北管下墟,祀宋代谢绪。谢绪为宋代谢太后族人,愤金灭宋朝,赴水自尽。自明太祖为其加封立庙祀,清始立庙于鱼台,而钱

  • 全韵诗

    五卷。清高宗乾隆(1711-1799)书,金简摹。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世宗第四子,年号乾隆。1735-1796年在位。乾隆在位六十余年,政绩显赫,尤其是开设博学鸿词科,访求书籍,完成《明史》、《续

  • 古史

    六十卷。宋苏辙撰。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苏辙认为司马迁《史记》多不得圣人之意,于是因司马迁之旧,取上自伏羲神农,下迄秦始皇史事,作本纪七家、世家十六,列传三十七,自称是为追录圣贤之遗意,以明示来世

  • 文选尤

    十四卷。明邹思明编。邹思明字见吾,浙江归安(今湖州)人。生卒仕履未详。前有韩敬序,其私印已称庚戌会状两元,则为万历后之人。其书取《文选》旧本,臆为删削,以三色版印之。凡例谓总评分类则用红色,细评采意则

  • 闽中稿

    一卷。明李奎撰。李奎为明代诗人,字伯文,号珠山,又号龙珠山人。归安(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见《李伯文诗集》文。他听说李攀龙、徐中行及山人谢榛等结成诗社,便带着自己所作的诗前去造访,诸君子极为惊讶,便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