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鼎甫侍郎年谱
一卷。清沈宗涵、沈宗济编。宗涵、宗济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均为谱主之子。谱主沈维(1779-1849),字子彝,一字鼎甫,号梦金,浙江嘉兴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历任编修,湖北、福建、顺天、安徽学政,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工部左侍郎等官。曾参与修《全唐文》、《西巡盛典》等,著有《补读书斋遗稿》。此谱记谱主仕历、取士及家事等。最早的版本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家刊本,另有光绪元年(1875年)沈宗济刊《补读书斋遗稿》本。
一卷。清沈宗涵、沈宗济编。宗涵、宗济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均为谱主之子。谱主沈维(1779-1849),字子彝,一字鼎甫,号梦金,浙江嘉兴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历任编修,湖北、福建、顺天、安徽学政,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工部左侍郎等官。曾参与修《全唐文》、《西巡盛典》等,著有《补读书斋遗稿》。此谱记谱主仕历、取士及家事等。最早的版本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家刊本,另有光绪元年(1875年)沈宗济刊《补读书斋遗稿》本。
十卷。补遗 一卷。明周婴(生卒年不详)撰。周婴,字方叔,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以贡入京,特授上犹县知县。此书共十卷,又补遗一卷,广征博引,纠正群书及其注疏的讹误,共四十家。每
二卷。清张大复(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张大复,字星期,一字心其,号寒山子,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大复居寒山寺,不事生产,而颇知音律、释典,喜好填词。其所作传奇有三十五种之多。其中较著名的有:《
六卷。清张汝捷撰。张汝捷桂阳人。生卒年不详。此书为作者穷一生精力研究周易的成果。书中只取晋王弼、宋程子、明来知德三家易注,增补其义,但对他们的优缺点没有阐发。故论者认为此书“虽所补不无繁而可删,华而寡
十卷。李光(1078-1159)撰。李光,字泰发,一字泰定,号转物居士。南宋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曾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反对与金割地求合而得罪秦桧,贬谪岭南。因自号读易老人,据平生学《易》心得
二十三卷。明徐孝(生卒年不详)编,张元善(生卒年不详)校。徐孝为顺天(今北京)布衣,元善为永城(今属河南)人。二人生平不详。是书凡《集篇》十卷,分二百部,附《拾遗》一卷,皆不以《说文》、《玉篇》为本,
二卷。清聂镐敏撰。镐敏字丰阳,号京圃,湖南衡山人,嘉庆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兵部职方司郎中。著有《松心居士诗文集》、《赐书堂试帖律赋》、《京圃诗文读经心得》等刊世。此《易理象数合解》意欲以易理与象数兼
一卷。汉蒯通(生卒年不详)撰。蒯通,范阳(今河南定兴县)人。本名彻,因与汉武帝同名,故史家追书为通。高祖称其为齐辩士,颜师古谓通本燕人,后游于齐,故云“齐辩士”。司马迁《史记·田儋传》赞曰:蒯通者,善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运斗枢》。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该书推演其义,认为帝王政教当取法北斗,故曰“五帝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别出《丧服经传》一卷,王肃注,《唐书·艺文志》题注《丧服记》,应当是在前代,《丧服》在十七篇外单行,因此,马、郑等人都著有《丧服经传注》。
十种,九十七卷。清姚莹(1785-1853)撰。姚莹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进士,曾任福建知县等。在任台湾道时,正值鸦片战争,姚氏积极防御,曾击败英侵略军。咸丰初年任广西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