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汪刻隶释

汪刻隶释

二十七卷。宋洪适(1117-1184)撰。清汪日秀校刊。洪适(kuò)字景伯,晚年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惠。好收藏金石拓本,著有《隶释》、《隶续》、《隶纂》、《隶韵》等书。今《隶纂》已佚,《隶韵》已有缺失。参见经部《隶释》、《隶续》。日秀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其生平未详。是本《四库全书》未录。《四库全书》所录洪适《隶释》系万历十六年(1588)王鹭刻本。是本系据昆山徐乾学传是楼所藏抄本,并从《隶韵》、《字原》诸书校订付刊。其中汉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录》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天下碑录》一卷,与明刻本卷数卷第均无不同。不同的是,于《冯绲碑》补三十字,《孙叔敖碑》补三十八字,《武梁祠堂记》补十二字,《四老神坐神祚机》增入“绮里季”一行;再有明刻本《武梁碑》脱去碑文,只存其末数语及铭文,而以《武班碑》文阑入;《魏公卿上尊号奏》及《受禅表》二碑前后错简,均一一为之厘定。汪刻之于明刻,不仅如上所述补其遗漏,订其舛讹,而且于其偏旁点画,尤多校正。惟以《隶韵》、《字原》证之,偏旁点画间尚有讹误。黄丕烈因之撰《刊误》一卷,足以订正汪刻之失。此本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二十七卷。《隶释》为宋洪适编撰,前已著录。明万历十六年(1588)王鹭刻本,已收入《四库全书》中,而本书未录。此书为清汪日秀校刊。汪日秀,浙江钱塘人。此本刻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他根据崑山徐氏“传是楼”所藏抄本,并以《汉隶字原》等书,对照参考,订正后付印。其中有汉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录目》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天下碑录一卷、共二十七卷。在卷数上,与明王鹭刻本虽无不同,但在内容上有所增订,如冯绲碑补录三十字,孙叔敖碑补三十八字,武梁祠堂记补十二字。另者,魏公卿上尊号奏和受禅表二碑,前后互相错简,汪刻本则一一为之订正。至于偏旁点画,校正尤多。洪适所著《隶释》、《隶续》曾合编为一书,共五十卷,但久已不传。传世者,《隶释》仅明王鹭刻本与汪刻本。但此书也有一些讹误,黄丕烈曾摘记若干条,撰为刊误,足以订正此书之失。传本有“士礼居黄氏丛书”、“丛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南岳志

    ①八卷。清高自位、旷敏本同撰。高自位,官湖南衡山县知县。旷敏本,邑庶堂。《南岳志》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共八卷。首星次。次图考。次形胜。次祀典。次书院。次寺观。次物产。次田赋。次古迹。次碑碣。次

  • 菉斐轩词林要韵

    一卷。又称《词林韵释》。此书原不著录撰人姓氏。《丛书集成》收入此书,题为“宋菉斐轩刊本”。清厉鹗以后,俱认为是宋人作品,经赵荫棠考证,方确定此书是明人所撰,产生于《琼林雅韵》之后,《千顷堂书目》谓此书

  • 文献征存录

    十卷。清钱林(1762-1828)撰。林初名福林,字叔雅,一字东生,号金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十二年(1807年)进士,官至侍读学士。熟于汉唐注疏。该书以碑志遗事进行编次,记述清代名人。惟对资

  • 箴膏肓

    一卷。汉郑玄(详见《乾坤凿度》)撰。东汉时期,今古文经斗争激烈,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有感于贾逵张大属古文经的《左传》学,于是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既捍卫《公羊》学,亦攻击《左传》与

  • 宜宾县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刘元熙修,李世芳纂。刘元熙,曾任宜宾县知县。李世芳,恩贡生。《宜宾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全书五十四卷首一卷。其书无目录,共为多少卷难以稽考,今仅存三十八卷。卷首叙州知州张

  • 蒯子

    一卷。汉蒯通(生卒年不详)撰。蒯通,范阳(今河南定兴县)人。本名彻,因与汉武帝同名,故史家追书为通。高祖称其为齐辩士,颜师古谓通本燕人,后游于齐,故云“齐辩士”。司马迁《史记·田儋传》赞曰:蒯通者,善

  • 通鉴地理通释

    十四卷。南宋王应麟(1223-1296)撰。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今浙江宁波)人。淳祐进士。历任西安主簿、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郎、起居舍人、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尚书兼给事中等。博洽多闻,于

  • 北腔韵类

    见“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 竹居集

    一卷。明王珙撰。珙,字廷珪,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均不详。此编为王珙诗集。观其诗,多用洪武正韵,是受当时作诗趋势影响所致。诗内容大致出入于月泉、吟社一派遗韵。虽诗中偶有秀丽之句,但篇幅单薄窘

  • 汉武梁祠画像题字补考

    一卷。清陈培寿撰。陈培寿,字辅青,江苏丹徒人。瞿中溶已著有《汉武梁祠画像考》,陈氏在瞿书的基础上又作补考。有石印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