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毁余

春秋毁余

四卷。清李光地(详见《御纂周易折中》)撰。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理学家。他原有解《春秋》之书,在康熙乙酉(1705)毁于火。后来他的孙李清植掇拾烬余,纂辑成书,玄孙李维迪点勘刊行。该书发挥《春秋》经义,剖析义理,较为精到。作者精通《周易》,该书中往往贯通《易》理,颇具新意。作者曾认为“蔑训诂者无师,滞章句者无得”,解经应既不离于训诂,又不滞于章句,才为得体。该书中也贯穿了这一主张。有《榕村全书》本(清道光九年李维迪刊)。

猜你喜欢

  • 山阳录

    一卷。明陈贞慧撰。贞慧字定生,江苏宜兴人,诸生,侍郎于延之子。与侯方域、冒襄、方以智称四公子。著有《雪岑集》。山阳者用向秀闻笛语意。该书记父辈或同辈中有节操之士,他们或死国难,或死党狱,或死感愤,或死

  • 日知录

    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是书乃顾氏毕生精力所萃。他在《自序》中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年,乃成一编。”从体例上

  • 禹贡今释

    二卷。清芮曰松撰。芮曰松字次乔,安徽当涂人,生卒年不详,为清代后期学者。康熙年间,内阁学士蒋廷锡作《尚书地理今释》,其所释,为当时之地理。以后的地理沿革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康熙时期,雍、梁二州的山川多

  • 丹溪先生医书纂要

    见《丹溪纂要》。

  • 群经识小

    八卷。清李惇(1734-1784)撰。李惇字成裕,一字孝臣,江苏高邮(今高邮县)人,经学家、历算学家。与同县王念孙、贾田祖一同力学。久困诸生,试图一举高中。学使谢墉对他颇为赏识。但在考试前夕,贾田祖卒

  • 唐乐府

    十八卷。明吴勉学编。吴勉学字肖愚,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履迹亦待考。著有《河间六书》。此集汇辑唐人乐府,只登初、盛唐,而不及中、晚唐。皆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已采辑,间有小小增损,基本为原帙形式。如王

  • 庚桑子

    见《亢仓子》。

  • 甘薯录

    一卷。清陆耀(?-1794)撰。陆耀,字朗夫,一字青来,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举人,做过多年地方官,官至湖南巡抚。作者编撰《甘薯录》旨在倡导、推广甘薯的种植,较为详细地论述了

  • 鹿皮子集

    四卷。元陈樵(1278-1365)撰。陈樵,字居采。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至正间遭乱不仕,遁居于谷,衣鹿皮,因自号鹿皮子。此集题为庐联子友编。“其古诗落落有奇气,诗古体五言胜七言,近体七言胜五言。”

  • 易经增注

    十卷。明张镜心撰。镜心字用晦,磁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该书用注疏本,随文阐发,以义理为主,也兼及象数。没有诡奇之词,也没有深微之论,平庸普通,是墨守宋儒的说《易》讲本。《四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