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例

易例

① 二卷。清惠栋撰。惠氏《周易述》目录中曾列有《易微言》等七书,除《易微言》附刊于卷末,其余并有录无书。此书即其七书之第三种。乾隆间于潮阳刊版单行。此书最后一条说:“《坤·文言》述坤云妇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盖坤于乾有妇道、妻道、臣道,独不云有子道,子道属六子也。圣人《易》例之分明如是。”由是发现《易》有条例可录,故取名《易例》。列例九十,其中有题而无文者十三。专为考究汉儒《易》说之主要观点及概念而作。所述观点者有论太极、易、大衍等,所述概念者有世应、飞伏、消息、两象易等。然体例并不严谨,有许多非例之例,有本属一例而散列十余条者。如既有扶阳抑阴一类,又有阴道不绝阴道绝义一类,又有阳无死义一类。此为欲作扶阳抑阴一例而杂录于三处。又如说“中和”,有《诗》尚中和,《礼》尚中和,礼乐尚中和,君道尚中和,建国尚中和,《春秋》尚中和六类,已极繁复,而其后又出中和一类、君通中和一类,卷末更出中和之本一类,此为欲作《易》尚中和一例而散见于九处。凡此种种,说明此书系为著书搜辑的资料汇编,不可据为定本。但此书若汰其芜杂,存其菁英,因所录而排比参稽之,对研究作《易》之大纲,汉代传经之崖略,颇有裨益,不可因其残缺少绪而弃之。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续编》,有《贷园丛书》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汇抄》本等。② 一卷。清端木国瑚撰。端木国瑚撰成《周易指》后,因卷帙繁多,不易卒读,故提取其精华,撰成此书。书中所列读易法计十三条:(一)凡言先后皆以先天后天为义;(二)六十四卦刚柔六爻,皆坤用六;(三)天地人三才之道齐之以巽;(四)知坤直方而后知乾对时;(五)错卦、杂卦、变卦、之卦、及卦;(六)命卦出于周公;(七)声应卦出于孔子;(八)系词所系不单纯在本爻,而从其类卦之爻,又从其类聚之方;(九)六十四卦皆是往来八卦为一爻;(十)乾干坤干;(十一)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十二)当位不当位;(十三)凡易中用此字,即以此卦为义。以上诸条中不乏精辟之论,但其中亦有许多属主观臆造,望文生义者,尤为治易者所诟病。有自刻本。

猜你喜欢

  • 公孙龙子

    三卷。公孙龙(约前325-前248)撰。公孙龙,战国时期赵人。公元前284年,他曾以游学者的身份到过燕国,劝燕昭王息兵。公元前257年在赵国见过赵惠王、邹衍、孔穿诸人,可见他与邹衍、庄周为同时代人。公

  • 筹辽硕书

    四十六卷,附录一卷。明程开琇辑。开琇字仲秩,天都人。事迹不详。是书记明万历四十六年夏间迄四十八年秋,内外臣僚关于辽事的奏疏,按年排次,共四十六卷,卷一卷二为熊廷弼、张涛二人奏疏,采辑最繁,久佚。徐乾《

  • 春秋左传杜注补辑

    三十卷。首一卷。清姚培谦(1693-1766)撰。培谦字平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清代学者。好刻书,著述很多。有《春帆集》、《自知集》等,合编为《松桂读书堂集》。注《古文》,刻《唐宋八家诗抄》,著《

  • 建宁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韩琮纂修。韩琮,曾任建宁县知县。建宁县志始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嘉靖四十年、康熙十一年、四十五年先后三次续修。韩琮任县令后,参考旧志,复加搜讨,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又纂成此书刻

  • 二程节录四卷、文集钞一卷、附录一卷

    明高攀龙(详见《周易易简说》)编。该书系取二程语录择其精粹编成,分辨性、论学、治事、释经诸类,每类各为一卷,末载《文集钞》及《附录》各一卷。前有康熙四十二年陆楣序,称攀龙官行人时编是书,其手抄本藏于同

  • 明辨斋丛书

    五集,三十二种,一百零一卷。清余肇钧编。余肇钧,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刻于永丰书局,共五集,辑唐宋以来名贤著述,如宋黄干《朱文公行状》一卷,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二卷附刻、姜晟《姜司寇目订年谱》一卷等

  • 嘉树山房集

    二十卷。《外集》二卷。《续集》二卷。清张士元(1755-1824)撰。张士元,字翰宣,一字翰生,号鲈江,震泽(今江苏吴江)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喜欢古文辞,与王芑孙、秦瀛、陈用光共同研究古

  • 离骚节解

    一卷。卷首附《离骚正音》。《离骚本韵》。《离骚节指》。清张德纯(生卒年不详)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沙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常山知县。著有《离骚节解》、《孔门易绪》。卷首为作者《自

  • 朱子五经语类

    八十卷。清程川(生卒年不详)编。川字鄜渠,号春昙,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不遇,后官县丞。此书成于雍正三年,乃其肄业敷文书院时所刊,取朱子语录之说。包括《易》、《书》、《诗》、《春

  • 萝月轩诗集

    八卷。清史筠撰。史筠,生卒年不详,字湘霞,号石门女史,山东济宁人。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