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忠集

文忠集

① 二百卷。宋周必大(1126-1204)撰。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原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教授建康府。孝宗时,除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后任参知政事、枢密使。淳熙十四年(1187),拜右丞相。因劾出判潭州。庆元元年(1195),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必大一生著述繁富,多达八十一种。《文忠集》即史所称《平园集》,为开禧中,其子纶所手订。其中,《省斋文稿》四十卷、《平原续稿四十卷、《省斋别稿》十卷、《词科旧稿》三卷、《掖垣类稿》七卷、《玉堂类稿》二十卷、《政府应制稿》一卷、历官表奏十二卷、奏议十二卷、奉诏录七卷、《承明集》十卷、《辛己亲征录》一卷、《龙飞录》一卷、《归庐陵日记》一卷、《闲居录》一卷、《泛舟游山录》三卷、《乾道庚寅奏事录》一卷、《壬辰南归录》一卷、《思陵录》一卷、《玉堂杂记》三卷、《二老堂诗话》二卷、《二老堂杂志》五卷、《唐昌玉芷辨证》一卷、近体乐府一卷、书稿三卷、劄子十一卷、小简一卷、年谱一卷,计二百卷。又以祭文、行状、谥诰、神道碑等别为《附录》四卷而终。有《四库全书》本和《宋庐陵四忠集》本。② 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四岁丧父,母郑氏亲教之,家贫,以荻画地学字,聪颖过人,读书则成诵。天圣八年(1030)举进士甲科,入京为馆阁校勘。庆历初,范仲淹被宰相吕夷简贬官,他与尹洙等不服,上疏直谏。亦被贬,出知滁州,徙扬州、颖州。嘉祐年间,加龙图阁学士,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嘉祐五年(1060)任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与韩琦同辅朝政。神宗时,因与王安石不合,反对新法,以太子少师致仕。熙宁四年(1071)退职,次年卒,谥文忠。欧阳修初学于尹洙,与梅尧臣、苏舜钦等倡导古文,“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苏轼居士集序》)以他自己的创作实绩与政治地位,成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完成了宋初柳开、穆修等提出的古文运动的未竟之业,使杨亿、刘筠的“西昆体”从此一蹶不振。欧阳修主张“明道”、“致用”,既强调道是文的核心,又认识到道与文的区别。他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又说:“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纠正了宋初古文家重道轻文或道即此文的偏颇。他一生嗜学,著述颇多,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文“遍行海内”。其史学成就卓著,修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雄健清新,其词和婉深挚。此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六一词》一卷,《六一诗话》一卷及《毛诗新义》、《集古录》、《归田录》等。其散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至今为人传诵,视为名篇。他平生奖掖后进,汲引唯恐不及,当时的名臣贤士,如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梅尧臣等,都得其赏识,推荐或重用。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乃“《集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鹤一双也”。《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由周必大编。有《四库全书》本。③ 六卷。元王结(1275- 1336)撰。结字仪伯。定兴(今属河北)人。仁宗在潜邸时,以荐充宿卫。及继位,迁集贤直学士。后累官中书左丞。谥文忠。《元史》本传称结有集十五卷。久佚。今《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诗一百三十四首,诗余十三首,编为三卷;杂文九首为一卷;问答五首为一卷;善俗要义三十三条为一卷。共六卷。“诗多古体,大抵春容和平,无钩棘之态。文亦明白畅达,不涉雕华。”(《四库全书总目》)另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丁氏八千卷楼黑格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食古录

    一卷。清代陈伟撰。作者浏览群经并摘要、附以考证、论述而成此书。历经二年,没有一定体例,汉、宋儒学兼收,主要摘录了汉宋儒家的注疏之说以及清儒戴震、钱大昕等人的考证,每条目之后还附以所评年月等。此书对研究

  • 史记探源

    八卷。清崔适撰。崔适(1852-1924),字怀瑾,一字觯甫。浙江吴兴人,初受学于俞樾,治校勘训诂之学。后来受到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影响,专门研究今文经学,成为近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之一。曾任教于北京大

  • 何御史孝子祠主复位录

    一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何御史即何舜宾,因清厘豪强侵占遇害,其子竟杀身以复仇。乡人附祀何氏父子于萧山德惠祠。该祠原祀宋县令杨时和明尚书魏骥。后年久祠圯。移建时,杨、魏入祀,而何氏父子未入。

  •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六十卷。宋章定(生卒年不详)撰。章定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生平事迹亦不可考。唯此书二十六卷中载其曾祖元振为建炎中进士,官广东提举常平。此书作于嘉定己已(1209)。书的体例,以姓氏分韵排纂。各序源流

  • 经书音释

    二卷。明冯保(生卒年不详)撰。保字永亭,号双林,深州(今河北深县)人。嘉靖中为秉笔司礼太监,隆庆及万历初权势极重,事迹见《明史·宦官传》。此书摭拾《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等书,参杂以己意编

  • 艺话甲编

    五卷。明茅元仪(1595-1641)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浙江湖洲)人。茅坤之孙。官至觉华岛副总兵。著述宏富。有《平巢事绩考》等。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原在嘉靖间,茅元仪之祖父茅坤与王世贞争名

  • 尚书讲义

    ①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

  • 志道集

    一卷。宋顾禧(约1131年前后在世)撰。顾禧字景繁,自号痴绝叟,吴郡(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居于光福山,闭户诵读,不求仕进。后筑室邳村,称之为漫庄。曾与吴兴施宿注苏轼诗。著有《志道集》。是集为顾禧殁

  • 读易随抄

    无卷数。不著撰人名氏,也没有序目。其书采用反对之说,除了乾、坤、颐、大过、坎、离六卦两名并列外,其余的五十八卦都每二卦顺逆相对画之,所解多参以人事。虽然以随抄为名,其实是杂采诸家之言而融贯以己意,不出

  • 契丹国志

    二十七卷。旧题南宋叶隆礼撰。隆礼字士则,号渔林,嘉兴(今属浙江)人。淳琇七年(1247)进士,历官建康府西厅通判,国子监簿。此书所附进书表题“淳熙七年三朋秘书丞叶隆礼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