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英堂遗稿

广英堂遗稿

一卷。清包慎言(生卒年不详)撰。慎言字孟开,安徽泾县(今泾县)人,包世臣族子,道光乙未举人。曾跟包世臣学经,随包世荣学诗。除本书外,还著有《经义考义》、《春秋公羊传历谱》十一卷等。本书除了《与刘孟瞻论〈史记·周世家〉书》等三篇之外,其余都是说经之作。认为音乐有音乐的雅颂,《诗经》有《诗经》的雅颂,就是《七月》和《豳风》。而龠章吹以养老息物,则叫做“雅”,吹以迎送寒暑,则称为“颂”。《大戴礼·投壶篇》说:“凡雅二十六篇,《鹿鸣》、《墠首》、《鹊巢》、《采蘩》、《采苹》、《白驹》、《伐檀》、《驺虞》八篇,可歌”,而《鹊巢》、《采蘩》、《采苹》、《伐檀》、《驺虞》五篇,属《风》。《投壶篇》又说:“八篇废不可歌,七篇商齐可歌,商颂也,齐风也,而皆曰雅”。《汉书·礼乐志》说:“周衰,王官失业,雅颂相错,孔子论而定之,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所谓“雅颂相错”,说的是声律之错,不是说篇章错乱,“孔子论而定”,是指定其声律,并非说使其篇次整齐。其辨毛、郑婚期,征引于《易》;论“帝乙归妹”,则征引于《礼》;说诸侯越境亲迎,则根据《经》。如此之类,都援证精详。又与胡竹村论室户制度,根据《斯干诗》毛传,以证明室有东户,由虚得实,可称善悟。其他篇也都颇为审核,自抒心得,可惜存稿不多。有道光刊本。

猜你喜欢

  • 徵观楼法帖

    二卷。清潭芳州刻。标题“徵观楼法帖”五字为篆书。下有“漱芝珍藏”印。上卷称苏轼书,下卷为文征明父子书。苏轼书为《秋牡丹诗》五律十六首。《夜坐》五律一首。《西山观月》、《朔风》七律各一首。其诗意浅薄,字

  • 补寰宇访碑录刊误

    一卷。清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虚书契》条。光绪二十二年(1896)罗振玉为孙星衍《寰宇访碑录》作刊误二卷,后又为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刊误,共计三百余条。诸家校碑一般仅及于年代、字画方面,而罗振玉

  • 仪礼先易

    六卷。清吕仁杰撰。吕仁杰,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今江苏东南部)人。诸生。不喜欢交游,中年时代就锐意进取,开门授徒,致力读书,不专攻举业。其徒弟能背诵《仪礼》者达十多人。著《仪礼先易》,以便于初学,另外

  • 经史耨义

    二十二卷。明林允昌(见《弟经》)撰。莆田有金石社,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林允昌集子弟,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每次会讲《五经》及诸史。自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开始为第一期,至十一月止。共会讲二

  • 数根术解

    一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数根术解》是研究初等数论中素数理论及应用问题的专著。华蘅芳列举了“减数增乘之诸尖堆(即)”及“诸乘尖堆(即)n说明连续k个自然数之积必可被k!整除,他还研究了一些

  • 诗叶考

    八卷。清陈天道(生卒年不详)撰。天道字锡我,清河(今江苏清江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天道据朱熹反切之说、《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叶韵之说及《佩文韵府》,参考司马温公《指掌图》,再用《康熙字典》校正,作《诗叶

  • 新本郑氏周易

    三卷。清惠栋(1697-1758)编。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惠士奇次子,因其父号红豆先生,人称其为小红豆先生。幼年曾随父视学粤东,后家道中落,授徒自给,常陷于饥寒。为清代著名学者,

  • 庄子口义

    十卷。宋林希逸(生卒年不详)撰。林希逸,字肃翁,号庸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善诗书画。累定间官至司农少卿,终于中书舍人。撰有《道德真经口义》、《南华真经口义》、

  • 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学(生卒年不详)撰。如学,俗姓任,字无为,号五峰,临潼(今陕西省)人。二十岁于五台山出家,从天齐师观修净业,学思并进。广阅佛书,遍游金刚。先后出游天台、杭州虎跑、金陵等,参师闻法,成为明

  • 周易衍义

    十六卷。元胡震撰。胡震生平不详,其自署曰庐山深溪,又题将仕佐郎、南康路儒学致仕教授。书前有《序》,作于大德九年(1305年),自云:“少读《易》于协正何先生子举、刘先生均堂,长饶先生鲁之门”,则饶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