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读记

尚书读记

一卷。清阎循观(1724-1768)撰。循观字怀庭,号伊蒿。昌乐(今属山东省)人。清代学者。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吏部考功司额外主事。初好佛,后读宋儒之书,乃一尊程朱之学。曾与潍县韩梦周讲学于程符山。治经归于自得。除《尚书读记》外,尚著有《春秋一得》、《毛诗读记》、《困勉斋私记》、《西涧草堂集》、《名人小传》、《见闻随笔》等。《尚书读记》似为循观读书之时偶记简端之文,其友韩梦周于循观死后所刊行。书前有韩梦周序。该书共76条。循观不信古文,如认为应无《大禹谟》之文(因已见于《皋陶谟》),而《泰誓》之文多谐偶,不类商周文字。故疑古文《尚书》与孔注,系同出一人之伪作。其所解经或有异说,部分存所依据,其他则多属循文生义。有《西涧草堂全集》本。

一卷。清阎循观撰。阎循观字怀庭,山东昌乐人,乾隆丙戌(1766年)进士,官吏部考功主事。此书为阎循规死后,其好友韩梦周所刊,书前有韩梦周序。此书仍为因袭梅鷟、阎若璩,攻击伪《古文尚书》。如认为《泰誓》篇中的文字多谐偶,象“播弃黎老,昵彼罪人”、“明家作仇,胁权相灭”、“剥丧元良,贼虐谏辅”等等,都不象商、周之间的文字,倒象是元朝骈偶。其余所罗列伪《古文尚书》之证,间有可取。有乾隆癸已(1773年)刊本。

猜你喜欢

  • 薪樵集

    四卷。清许昌国(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许昌国字仔庚,原字一清,荆溪(今江苏省常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岁贡生。此书首杂著,次论学,次论古,次课徒训儿,各为一卷,大抵皆语录之类。后集一卷,则附录。末有

  • 邹平县志

    ①八卷。清徐政修,马驌纂。徐政字圣齐,吴郡人,顺治十四年(1657)任邹平县知县。马驌字宛斯,一字聪御,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知县。著有《左传事纬》,《绎史》。顺治十六年,徐政开局修志,延马

  • 政学录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所列

  • 萧氏旌孝录

    一卷。清刘文淇(1789-1854)编辑。文淇字孟瞻,江苏仪征人,嘉庆优贡,著有《左传旧注疏证》等。该书记孝子萧日暎事迹。日暎,江苏江都人。其母病笃,日暎柱香告天,自刲肝二片,和药喂母,母病愈,日暎则

  • 礼说

    ① 十四卷。清惠士奇(1672-1741)撰。惠士奇字天牧、仲儒,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进士,康、雍、乾间历仕。早年兼治经史,晚年尤邃经学。任广东学正,倡导经学,

  • 九经通假字考

    七卷。清钱坫(详见《十经文字通正书》)撰。本书无序跋,是钱坫所著《十经文字通正书》的未定稿。存留一至七卷,起于一部,终于帛部。只有《十经文字通正书》的一半篇幅。分部与《十经文字通正书》颇有出入,而各部

  • 方斋诗文集

    十卷。明林文俊(约1526年左右在世)撰。林文俊,字汝英,号方斋,莆田(今属福建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著有《方斋诗文集》。其文章醇雅,诗亦从容恬适

  • 黄梅县志

    ①九卷,清徐昱修,萧蕴枢纂。徐昱,永平人,拔贡,官黄梅知县。萧蕴枢,湖北孝感人,官学谕。明以前志乘失考,万历十一年(1583)曾维伦修,已无传本。清顺治十五年(1678),徐昱知县事十七年,延萧蕴枢修

  • 周礼戚氏音

    一卷。陈戚衮撰,清马国翰辑佚。戚衮字公文,盐官(在今浙江海宁)人,官至始兴王府录事参军。事迹具《南史》本传,传载戚衮撰《三礼义记》、《礼记义》、《周官音》,今具不传。《周官音》隋唐志均不著录,唯陆德明

  • 尚书古训

    六卷。朝鲜丁若镛(1762-1836年)撰。丁若镛字美庸,一字颂甫,号茶山,又号与犹堂,罗州人,官至承旨。丁若镛为朝鲜李朝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丁若镛一生著述多达二百余卷,总名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