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尔雅义证

小尔雅义证

①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胡承珙撰。胡氏生平见“尔雅古义”条。是书成于道光七年(1827年)。胡氏自序云:“曩见东原戴氏横施驳难,仅有四科,予既援引古义,一一辨释,因复原本雅故,区分条流;又采辑经疏选注等所引,通为义证,略存旧帙之仿佛;间执后儒之訾议,将有涉乎此者,庶其取焉。”可知胡氏此书,校勘注疏之外,尚通过辨误析疑,以证明《小尔雅》“犹系完书,未必多所窜乱也”。《义证》取证丰富,其所征引,有《尔雅》、《毛传》、《方言》、《说文》,以及郑玄、高诱、刘熙、王逸、服虔、应劭、郑众、贾逵、马融、赵岐等人注解之文,复广泛援引魏晋隋唐注疏采用《小尔雅》之例。丰赡的引证使胡氏疏证翔实严谨。《义证》运用大量训诂材料,对《小尔雅》或订正讹误,或申发故训,使诸多疑义涣然冰释。《义证》亦颇多失误,如对某些虚词训释不确;对连绵词、叠音词的性质认识错误,往往拆骈为单;使用术语有不相一致之处等。《小尔雅义证》虽有缺点,但仍是一部杰出的《小尔雅》注本,也是清代一部有价值的训诂学著作。胡朴安评价云:“胡氏王氏之书(案:王煦有《小尔雅义疏》),皆感戴氏之驳难而起,故其搜集证据极为周密,而胡氏之书尤详,采辑经传疏选注,计千数百条。胡氏自谓‘略有旧帙之仿佛,间执后儒之訾议’可见其精心注意之作也。”(《中国训诂学史》)是书有《墨庄遗书》本、求是堂刊本、《聚学轩丛书》本,及据《墨庄遗书》本校刊之《四部备要》本。《四部备要》本易得。②十三卷。清胡世琦撰。胡世琦(1775-1829)字伟人、一字伟臣、号玉鐎,一作玉樵,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山东费县知县。先后问学于姚鼐、程瑶田、洪亮吉、段玉裁等,其学能以声音、文字通训诂。另著《三家诗辑》,未竟而卒。是书依《小尔雅》原书篇目,博引古代字书辞书类书等疏通证明之,间亦纠正传本讹误。能以古音求古义,校释均精审,学者称之。段玉裁《与胡孝廉世琦书》云:“玉鐎孝廉足下,洛诵大著,真《小尔雅》之功臣也,校之也精矣,考之也博矣。援郑众、马融、贾逵《周礼注》以证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方六寸,皆不与郑康成氏同;又援《太平御览》引薮二谓之缶,证今本衍‘有半’二字,匊二谓之豆,证今本‘匊四’之误,钟二有半谓之秉,证今本夺‘有半’二字。东原先师所诋訾者,皆非本书之过,足见细心综核之美矣。”(《经韵楼集》卷五)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云:“与胡氏承珙同为《小尔雅》之学,又有胡氏世琦。世琦与承珙同族同时。所著之书亦名《小尔雅义证》。著书之时,承珙在京,世琦在里,各不相谋。其书与世琦之书互有异同,如《广诂》:‘掠,取也。’承珙引《说文》:‘掠,夺取也。’此字乃新附,非许书之旧,不得竟据为《说文》。世琦谓‘掠’字《说文》所无,‘掠’即‘倞’之或体。《说文》:‘倞,强也’。掠取犹言强取,古声同也。……凡此皆纠承珙之违。”是书原未刊刻,道光十八年(1838年)朱珔序存于《小万卷斋文序》中,刘聚卿刻《聚学轩丛书》取宋序附刊于胡承珙《小尔雅义证》后。《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谓是书有台湾文海出版社《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云是本且附以洪亮吉、段玉裁《论小尔雅书》各一篇。

猜你喜欢

  • 督抚经略疏

    八卷。明李遂撰。李遂,字邦良,丰城人(今属江西省丰城县)。嘉靖进士,历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倭寇海门时,李遂悉付平之,前后历二十余载。累擢南京参赞尚书。李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由此益眷遇。

  • 明清史料

    共十集,每集十册,共一百册。1930年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编刊会开始编辑刊行。1949年以前印出甲、乙、丙三集,1949年后中国科学院印出丁集。戊、己、庚、辛、壬、癸六集由台湾中央研究

  • 易象援古

    无卷数。清申尔宣撰。申尔宣字伯言,河南人。此书是申尔宣本着他父亲申舒坦之意而撰成。其之所以叫“援古”,是因为想要“援古事以证易理”。大旨认为,程《传》引古释经的有六十余条,朱子《本义》引古释经的也有四

  • 舆地广记

    三十八卷。欧阳态撰。欧阳忞,南宋时已不详其人身世,《郡斋读书志》以其“特假名以行其书”,“无所谓欧阳忞者”。《直斋书录解题》则以其为欧阳修“族孙”,行名皆连“心”字。清末孙星衍《平津馆鉴藏记籍补遗》亦

  • 读史随笔

    六卷。清陈忱(约1590-1670)撰。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失,号雁宕山樵,亦称古宋遗民,浙江乌程人(今浙江吴兴南),生卒年均不详。陈忱好作诗文,读书晦藏,以卖卜自给。著述甚丰。《读史随笔》立名史评,实

  • 鲁春秋

    一卷。清查继佐(1601-1676)撰。继佐字伊璜,一字敬修,号舆斋、东山钓史,浙江海宁人。人称东山先生、朴园先生。崇祯举人。工文史,擅书画。曾任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从事编撰明史。因庄廷“明史

  •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九卷。宋何大任(生卒年不详)编。何大任,南宋嘉定间(1208-1224)曾供职于太医局,成安大夫特差判衔。此书为当时考试医科学生的问答程式,又名《太医局诸科程文》、《太医局程文》。此书原作者不详,《四

  • 垂世芳型

    十三卷,清金维宁撰。金维宁字德藩,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康熙年间举人,著有《秋谷杂编》。《垂世芳型》最初名《连珠汇校》。系作者从历代事迹中选取若干,每人立一传加以论断评说,相当于通史的形式。郑重欲为之

  • 为臣不易编

    不分卷。明黄廷鹄撰。廷鹄,明末人,生卒爵里事迹均不详。该书主要记述历代名臣事迹,录自皋陶至文天祥,共百人。每人各为作传,并系以序赞。书前有周延儒序。

  • 大隐楼集

    十六卷。明方逢时(约1556前后在世)撰。方逢时,字行之,一字兆行,号金湖。湖北嘉鱼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除江苏宜兴知县,征收户部主事,改工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宁国知府,迁广东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