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吉施氏遗著

安吉施氏遗著

五种,七卷。清施文铨、施浴升撰。施文铨字寿民,咸丰年间举人;施浴升字旭臣,同治年间举人,施文铨之子。是书为二人去世后,其旅居京师之同乡人士戴翊清、朱廷燮编辑刊印。有施文铨两种:《静学庐遗文》一卷、《静学庐逸笔》二卷(其中有记施氏家史内容,叙述甚详;记景教碑,则存有关天主教资料);有施浴升三种:《金钟山房诗集》一卷、《金钟山房文集》一卷、《蠖斋谈助》二卷。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七卷。清戴翊清、朱廷燮合辑。戴翊清,字竺青,乌程(今浙江省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朱廷燮字莲夫,归安(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二人将其亡友安吉施寿民及其子施旭臣所著诗文五种即:《静学庐遗文》、《静学庐逸笔》(施寿民著)和《金钟山房诗集》、《金钟山房文集》、《蠖斋谈助》(施旭臣著)合为此集。施寿民,号文铨,约道光、同治年间人,生卒年不详;施旭臣(?-1890),号浴升,同治癸酉(1873)年举人。二人于诗文皆颇有功底,尤其是施旭臣,“每一篇出皆哗然,以为袁(枚)姚(鼐)也”。书中所录,文有序纪、书传、铭、谱、序说,考、跋、哀辞;诗有言志、和词、述怀、纪梦、随兴,怀古,歌辞、闺怨等题材。其诗文皆清新婉雅,丽而不艳。有不少篇章(如《流氓》、《群盗》)借下层贫苦农民之口对社会之腐败及邪恶势力进行了抨击,有一定积极意义。《蠖斋谈助》为施旭臣对经史研究的总结,亦有一定认识价值。此书现有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最早刊本(乌程戴翊清刊刻)存世。

猜你喜欢

  • 何氏丛书五种

    二十卷。清何元锡(1766-1829)编。何元锡字梦华,又字敬祉,号蛇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精于簿录之学。家中藏书甚富,所藏书以及金石等多有条贯。其中的善本精抄书,做“获经堂”书屋藏之。元锡

  • 扪虱新话

    十五卷。北宋末南宋初陈善(生卒年不详)撰。陈善字敬甫,又字子兼,号秋塘,福州(今福建福州)罗源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门人陈益序称,陈益自入乡校即闻先生大名,后从其游,成为弟子,知道陈善著有《窗间纪闻

  • 宗子相集

    十五卷。明宗臣(1525-1560)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

  • 公羊逸礼考征

    一卷。清陈奂(详见《诗毛氏传疏》撰。陈奂少从江沅游,通六书音韵,师事段玉裁,治《毛诗》、《说文》,又与高邮王引之、王念孙父子交游。陈奂是清代学者中治《毛诗》最有成就者之一。他还精通礼学,认为论礼当追溯

  • 礼义答问

    一卷。南朝齐王俭(详见《丧服古今集记》)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据《南齐书》、《礼志》、《舆服志》所载辑,盖在制定新礼之前王俭议礼之作。本《传》谓王俭长礼学,谙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匹者。既非与人

  • 惜抱轩笔记

    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轩先生,安徽省桐城县人。乾隆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入四库全书馆为纂修官。后乞养南归,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达四十年。受业于刘大槐,博

  • 孝经皇氏义疏

    一卷。梁皇侃(488-545)撰。清马国翰辑。侃一作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经学家。著述有《论语义疏》、《礼记讲疏》、《礼记义疏》、《孝经义疏》等。《孝经皇氏义疏》,隋志作三卷,唐志同,书已亡

  • 见沧文集

    十五卷。明茅瓒(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茅瓒,字见沧,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见沧定集》。是集为其门人赵应元所编,其子藉吉校刊。凡

  • 余姚县志

    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周炳麟修、邵友濂、孙德祖纂。周炳麟,余姚县知县。此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全书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疆域、山川、城池、公廨、风俗、物产、祥异、水利、田赋、学校

  • 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

    见《前汉书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