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问笺

天问笺

一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又字柘堂,山阳(今江苏山阳)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道光元年(1821)中举,官内阁中书,加三品衔。早年治经,信守郑学。一生著书较多,共四十七种,一百三十六卷。《颐志斋丛书》收二十二种,其它未刊。《天问笺》为丁氏笺注《楚辞·天问》的专著。此书是丁氏有感于屈原“直行竭忠,被谗忧愤,吊古人之不作,惧来者之难明”(《自叙》)而作。初稿成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三十七年后,于咸丰四年(1854)重新审定成书。书前有丁氏自叙。正文部分先引二句或数句原诗,次多引王逸《楚辞章句》说法,再加以笺释。此书是在《章句》基础上笺释的,对《章句》有阐明、补充、偶有纠正。如对“雄九首,倏忽焉在”之“倏忽”,有人误解王逸之注,认为王逸解为电光。丁氏据《章句》“速及电光”原解,说王逸之意是“状其疾也”。而对“一蛇吞象”句,丁氏广引资料,加以补充。王逸失误之注能加以纠正。如“迁藏就歧”之“藏”,《章句》解为“宝藏”,丁氏曰:“藏谓藏主于室也。”并引《左传》加以证明。《天问笺》更多地方是为理解王逸《章句》提供资料,说明《章句》注释出处。因《天问笺》依据《章句》而笺,依错就错之例也在所难免。如“鳌戴山抃,何以安之?释舟陵行,何以迁之?”四句本为两事,而王逸硬作一事解,丁氏引经据典再笺,可谓一误再误。版本有清光绪年间广雅书局刊本,姜亮夫藏。

猜你喜欢

  • 炉火鉴戒录

    一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俞琰所著之书,多阐明玄学。此书专言外丹炉火之事,强调为之者未必成,而致祸者十之八九。历引古今事迹及前人议论作为鉴戒。自序称“兵后槁,不复存,姑举其略”。《四库提要》

  • 周易要终篇

    三卷。清邓蘖撰。作者认为孔子及其门生所著之书,与周易是相通的,如《礼运》之中所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移之道可见孔子作《周易》的缘由及基本思想。《论语》所述经世治国之理也与《周易》互为表里,殊途而同归

  • 论语虞氏赞注

    一卷。晋虞喜(277-353)撰。清马国翰辑。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晋天文学家。撰有《志林》三十篇,已佚。《晋书·儒林传》称其专心经传,兼览谶纬。《册府元龟》载他注《论语》九卷,且撰《新书

  • 孝经刊误辩说

    一卷。清倪上述撰。倪上述,河北乐亭(今乐亭)人。是书首有自序,末附后记。倪上述认为,《孝经刊误》一书,经文必出朱子之所定,然辞说之间已不能尽得其旨。至传十四章,则多所割裂,以致脉络不清。其间驳议与删除

  • 蔬斋厞语

    四卷。明沈大洽(生卒年不详)撰。沈大洽,号愚公,又号雪樵,杭州(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卷首吴之鲸序中说:“武林高士坊有梅花屋,明圣湖有读书舫,表忠观右有蔬斋,法华山有万竹庐,愚公随意偃息”

  • 青堂诗集

    八卷。明董嗣成(1560-1595)撰。董嗣成,字伯念。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除礼部主事,迁礼部员外郎。卒,年仅三十六岁。是集为董嗣成诗集。共八卷。尔其没后,其友茅维所编。

  • 朝鲜史略

    六卷。撰者不详。一名《东国史略》。明朝鲜人所记载其国治乱兴废之事。始于檀君,终于高丽恭让王王瑶。记载在新罗朴氏以前的史事比较简略,而自高丽王建以后则都编年纪载,事迹颇为详备。其中也附有史臣论断及历年图

  • 大戴礼记

    十三卷。汉戴德(生卒年不详)编。德字延君,西汉梁治(今河南商丘)人。曾任信郡王(刘嚣)太傅。与其兄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曾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为当时今文礼学“大戴学”之开创

  • 三韵易知

    十卷。清朱燮撰。燮字鼎和,号饮山。是书经其戚属杨廷兹重纂。廷兹字右文,号薪瓢。所谓三韵者:律韵、古韵、词韵也。“律韵”依《韵府群玉》,并参考《佩文诗韵》,而别其同异,为作律诗绝句及律赋所用之韵也。“古

  • 樵云独唱集

    六卷。元叶容(1296?-)撰。叶容,字景南。金华(今属浙江)人。志行高洁。名其所居地白云。自号云天民。此集为其孙雍所编。前有自序,谓“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响。故名其集为樵云独唱。”序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