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清代蓝鼎元(1680-1733)撰。蓝鼎元见《平台纪》条。此书成于雍正戊申年(1728),作者以普宁知县署理棉阳(今浙江潮阳),作此书作为训导当地学校士子而用。卷一为“同人规约”,卷二为“讲学礼
三十卷。宋王之道(1093-1169)撰。王之道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庐州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王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绍兴初,通判滁州,因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
一卷。清吕夏音(生卒年不详)撰。吕夏音字大昭,新昌人,雍正年间举人。是书取材于蔡元定之《律吕新书》,并加以推阐。书中有五说六图,图后又附有论述和歌诀。他论律吕相生的次序,和蔡元定颇有出入。他自诩为发古
一卷。清陈本礼(生卒年不详)撰。本礼字素村,别号耕心野老,江宁江都(今属江苏)人。是书别出心裁,以为《急就篇》乃是史游“勤心纳忠”(《后汉书·宦者传序》语)之作,不是一般教学童识字的蒙书。书首为陈氏自
一百卷。元王恽(1227-1304)撰。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任监察御史及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使。成宗时参与纂写《世祖实录》。集内包括诗文七十七卷,《承华事略》二卷,
一卷。清窦容邃(1682-1754)撰。窦容邃字樗村,一字闻子,河南朱阳(今柘城)人。著述有《孝经管窥》一卷、《二思编》、《敬义堂集》。是书不用旧说,以经文中“不敢”二字为全书之枢纽,引“不敢”所在句
十九卷。清吴昌宗撰。吴昌宗字文园,江苏吴(今江苏吴县)人。是编《大学》、《中庸》各一卷,《论语》十卷,《孟子》七卷。其书遵朱熹集注,间采异义,对于名物、训诂之学也不废。书中引顾炎武、阎若璩、江永之说特
① 一卷。清冉觐祖(详见《易经详说》)撰。此书或录其序或偶论一二条,似乎是偶抄成册,以质正于人,不是定本。觐祖平生以讲学自命,对汉唐诸儒恶之如仇,所以此书宗旨也以研求注疏为戒,深存门户之见。② 二卷。
五卷。宋陈世崇撰。生卒年不详。陈世崇字伯仁,号随隐,崇仁(今江西崇仁)人。(一作临川)随父入宫禁,仍充东宫讲堂说书,兼两宫撰述。后仕皇城司检法。受贾似道排挤,退隐归乡,入元著《随隐漫录》。此书多记同时
六卷。清艾庭晰撰。艾庭晰宇雅堂,四川内江人。此书卷首为弁言、例言、总论等杂说。第一、二卷解上经,第三、四卷解下经。末卷解系辞、说卦、文言、序卦、杂卦。艾氏解易,实为串解,即同一词句,则列举文王、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