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校正

夏小正校正

二卷。清孙星衍(详见《尚书今古文注疏》辞条)撰。书首有自序,略言:“夏时古书,存者惟《尚书·禹贡》、《甘誓》及《山海经》,(今晋梅赜所造《五子之歌》《允征》,后刘炫所造《连山》,皆不足征)。孔子欲行夏时,又曰吾得夏时,其书有《夏小正》在《大戴礼记》中,蔡邕《明堂月令论》云:‘《戴礼夏小正》传曰:阴阳生物之候,今本误作后,王事之次,则夏之《月令》,如所云,则《夏小正》,宜与《明堂》、《月令》,同在礼家’大戴之记,述而不作,传文古质,宜有所受,出于先秦孔子之徒,而不可考。隋时得《夏小正》专行本,见于《经籍志》,诚如傅崧卿言,隋重赏以求逸书,进书者离析篇目为此。传本今刊在《通志堂经解》中,崧卿序称所见有关浍本,有集贤《大戴礼》版本;今本有明沈泰校《大戴礼》刊本,前有宋韩元吉序,与傅引集贤本无异;但传本加时于月,离传于经,则将增其本文,沈本以经系传,又有脱字,关浍本往往错简,《玉海》所载经文,亦有脱误;近世有《五礼通考》,卢氏见曾、毕氏沅刊本;而庄大令述祖,于此学尤深,为《夏小正说义》及《音义》,因合诸家异文,校刊此本,升经抵格,以传低行,不增不漏,参求其是,以贻学者”。末题“嘉庆三年(1798)青龙在戊午,斗初昏建丁之节,序于兖郡,分巡使者署中,阳湖孙星衍撰”。是书卷上自“正月启蛰”至“六月鹰始挚”传,卷下自“七月秀灌苇”至“十二月陨麋角”传,后列《经文正字音义》(末有跋,谓文字之误始于正书)及《夏小正》傅崧卿本,并序《玉海》本《夏小正》经文。案《夏小正》,《大戴礼记》三十九篇之一,文字古质,所记气候合于中原,断非汉以后人所能造。是书合宋以后诸本相校,务求其是。所注皆与所见本与集贤本异者,如此本经文“初岁祭耒始用畅”,诸本“始用畅也”,皆为传文,是书则为经文,而改“其用初云尔”在“畅也者终岁之用祭也”上,并注明今从集贤本,而以“始用畅”为经文。汪氏《大戴礼记补注》本,亦以“始用畅”为经而多一“也”字,以孙氏注考之,则集贤本沈本均有“也”字,傅本无,黄氏《分笺》则仍列“始用畅也”文于传。孙氏参校诸本,明辨是非,颇具苦心。王聘珍《大戴礼解诂》,则专从旧本,而不信武英殿校本及类书本。就其书细核,则旧本可从者正多,可不用武英殿校本及类书本,是从集贤本颇多,似即旧本。是书有嘉庆三年(1798)刻本,《岱南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大学意读

    一卷。中庸意读 一卷。清萧光浩撰。书首有戴联奎、达林二序及光浩自序,次凡例,次《大学》、《中庸》源流。而《大学》卷中,有大学源流、大学文法;《中庸》卷中,有中庸源流,中庸文法。所述源流颇详晰,而注重者

  • 翰林杨仲宏诗集

    八卷。元杨载(1271-1323)撰。载字仲宏。浦城(今属浙江)人。初以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延祐二年进士,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终于宁国路总管府推官。与虞集、揭傒斯、范椁合称“元诗四大家”。有明

  • 袁崇焕计斩毛文龙始末

    见《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

  • 明二十四家诗选

    二十四卷。清黄昌衢选。黄昌衢生卒年未详。字康谣,江西婺源人。此书收明代二十四位诗人的作品。所谓二十四家者,有刘基、袁凯、高启、杨基、张羽、徐贲、林鸿、李东阳、徐祯卿、蔡羽、何景明、李梦阳、薛蕙、高叔嗣

  • 象言破疑

    二卷。清刘一明撰。刘一明自号栖云山素朴老叟悟元子。史传不载栖云山座落何省,亦不记刘一明及其号,故不详其爵里平生。《丹经》万卷,堪称巨帙,然皆象言。象言者,以图象示人,不明言、不直言,取象演示。其图象或

  •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作者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以监本增注而释之。”此书于每一字下先列“官注”,后附“互注”,中间用一“释”字隔开,如:“鳜,鱼名。〔释〕云:大口,细鳞,有斑文。”此书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清康

  • 望炊楼丛书

    七种,十二卷。清谢家福编。谢家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人。原名未署编者姓名,只题苏州文学山房印行,据王德森序知为谢家福所编。所收均为有关吴中掌故著作,如元陆友仁《吴中旧事》一卷、元高德基《平江记事》一卷,均

  • 昌乐县志

    六卷。清贺基昌纂修。贺基昌,河南光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昌乐知县。十一年(1672)奉檄修志,邀集邑中缙绅学士,设局采访,取嘉靖朱木志为蓝本,补取残缺,增其未备,历时数月,遂成新志。《

  • 真珠船

    八卷。明胡侍(生卒年不详)撰。胡侍,字奉之,号濛溪,咸宁(今属湖北省)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官鸿胪寺少卿。张璁、桂萼均以议大礼邀得世宗宠幸,擢升为内阁大学士,张璁不久出任首辅。胡侍劾二人越

  • 片玉集

    四卷。明陈邦科(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陈邦科,字俊卿,号警亭,江西高安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河间(今河北省白洋淀一带)府知府。著有《片玉集》。是集凡四卷,包括《阆瀛漫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