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者即此书也。毛晃,南宋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绍兴(1131-1162年)间进士。精字学,为海内所宗,学者称铁砚先生。另著《禹贡指南》,已佚,清人辑有四卷。毛居正,毛晃子。字谊父,一作义甫。曾举进士,嘉定十六年(1223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后因目疾罢归。通六经训诂之学,另著《六经正误》。毛氏父子因《礼部韵略》收字太狭,乃搜采典籍,按韵增附。又《礼部韵略》之例,凡字有别体别音者,皆在字外画圈,以为标志。晃沿用此例,于字之形音义舛漏之处,并为厘定。凡增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增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订正四百八十五字。居正续拾所遗,复增一千四百二字。各标志总数于每卷之末,而每字之下又皆分注,其曰“增入”、曰“今圈”、曰“今正”者,皆晃所加;曰“重增”者,则为居正所加;其辩论考证之语,则各署名以别之。是书在辩证训诂考正点划方面颇有贡献,享誉甚高,字书韵书多所征引,《洪武正韵》之注,据是书者尤多。又毛氏考证之语,往往对语音变化有所反映,如“微”韵后毛晃曰:“所谓一韵当析为二者,如‘麻’字韵自‘奢’以下,‘马’字韵自‘写’以下,‘禡’字韵自‘藉’以下,皆当别为一韵,但与之通可也。盖‘麻’‘马’‘禡’等字皆喉音,‘奢’‘写’‘藉’等字皆齿音,以中原雅音求之,夐然不同矣。”赵诚《中国古代韵书》说:“毛晃所指出的这一现象,在现在普通话也正是如此,‘麻’‘马’‘禡’等字读为a韵,‘奢’‘马’‘藉’等字读为e韵,可见麻韵之分为二,在宋代已经如此。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当时《礼部韵略》的分韵纯粹是遵照前代韵书,而不顾当时的实际语音。《增韵》的这种价值属于音韵学,至于有多大,尚待进一步研究。”四库著录者为宋宝佑四年(1256年)蜀中刊本,另有元刊本、明刊本,未见清人刊本。

猜你喜欢

  • 六书例解

    一卷。附《六书杂说》一卷,《八分书辨》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从冠于卷首的黄之隽《篆学三书序》得知,黄氏所撰的《篆学三书》为《秦篆韵编》、《正字启蒙短笺》和《六书例解》。此《六书例解》凡六

  • 六书类纂

    九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为官于湖南。是书分类纂集说解,旨在为读者解决六书之惑。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五卷为原体篇、偏旁考、补逸、篆文类似考、建首之文,下编四卷为分析本字

  • 方言笺疏

    十三卷。清钱绎、钱侗撰。钱绎(1770-1855)初名东墉,字以成,一字子乐,号小庐居士。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少承家学,与兄东垣、弟侗皆潜研经史、小学,时称“三凤”。所著尚有《训诂类纂》、《尔

  • 后汉书注又补

    一卷。清沈铭彝撰。沈铭彝,浙江嘉兴人,生平及官职不详。《后汉书注又补》是为了补惠楝的《后汉书补注》而作的,因此名为“又补”。卷首有他在道光十三年(1833)自序。序中说“垂老残年,无可遣日,翻阅惠氏补

  • 摛文堂集

    十五卷。《附录》一卷。宋慕容彦逢(1067-1117)撰。慕容彦逢,字淑遇,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调铜陵主簿。复中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崇宁元年(1102),除秘书省校书郎,

  • 荒箸略

    一卷。明刘世教撰。刘世教,山东平原人。万历三十六年(1608)四月九日:江南大雨,四十五日而止,是书即为筹办救灾而作,书为十二目,即蠲、赈、籴、贾,其中赈分为八事:有朝廷、有司、富家巨室的赈济(一)、

  • 绿野仙踪

    清李百川撰。李百川清雍正、乾隆时人,乡贯无考。据作者自序,他家居时“最爱谈鬼”,常约友人共话新奇。后移居乡塾,做过乡村教师。他家原也富有,因代人借债而破产。1753年携家漂泊,在扬州旅邸草创《绿野仙踪

  • 慎庵诗钞

    二卷。清左宗植撰。此诗集宗植弟宗棠序说:“兄诗尚朴忌巧,务为苦吟。”今观其诗,非如左宗棠所言。生硬冷僻之句多见,实则轻率草就所致。此诗集又刊刻未经细校,误字甚多。如上卷《舟泊铜盆湖寄别舍弟季高三篇》第

  • 武侯全书

    二十卷。明王士骐撰。士骐生平仕履见《驭倭录》条。该书主要编述诸葛亮始末。开首录《三国志》诸葛亮本传,次录张栻补传,再后分鼎立、继统、连吴、南征、北伐、遗命、调御、法简八篇,以之补充张栻传,再次乃《心书

  • 论语说义

    十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翔凤承其舅氏庄述祖之学,专为公羊家言,故是书也多牵引公羊家说,实不免支离附会,如颜渊问为邦一章,以为陈明堂之法,亦春秋之法。又谓《论语》言《易》、《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