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私解

四书私解

一卷。清廖燕(1644-1705)撰。廖燕字柴舟,广东曲江人。清初民间学者,著有《二十七松堂文集》十六卷。是书不依传注,自出新解。如“先行其言”章,注云:“行之于未言之先,言之于既行之后,则而后从之”。原注将“从”字解作“言”字,或在“从”字下添“而言”二字,解作“而后从而言之”。廖燕则认为“从”字当作“遵从、服从”看,谓能先行其言,而后天下遵服他为君子,与“天下归仁”意相同。“君子无所争”章,诸说均讲作“无争不争”。廖燕则谓如此则“所”字无着落,况且末句明说其“争也君子”,则病不在“争”,而在“所”字。所即私心,也是小人偷心躲罪之尽头处,故君子无之。“观过斯知仁矣”句,廖燕谓《鲁论》仁与人多通用,此章仁字也如此,“观过之有心无心,斯知其为君子小人。“达巷党人”章,谓党人开口便称“大哉孔子”,与孔子称“大哉尧之为君”无异,下句“博学而无所成名”七字,正是极赞其大处。不依注云“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能成一艺之名”。廖燕诸解均有妙义,但有时也有过于纤新者,有见于先儒之说,不知而袭用的;也有极简陋的。该书载于《二十七松堂文集》中,为乾隆间刊本。

猜你喜欢

  • 夷夏论

    一卷。南齐顾欢(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顾欢所撰《夷夏论》,始见于《南齐书》顾欢本传,《隋书·经籍志》有著录,而《唐志》不载,说明亡佚已久。据《南齐书》顾欢本传称:“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

  • 敖氏伤寒金镜录

    见《伤寒金镜录》。

  • 战国人才言行录

    十卷。明秦瀹撰。瀹为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仕履均不详。该书成书于隆庆年间(1567-1572),主要分类编次战国时代著名人物的言行事迹,自魏文侯起,至荆轲止,共149人。书中内容皆钞录《战国策》和《

  • 意中缘

    清李渔撰。其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演杭州女子杨云友、林天素事,其二人皆侨居西湖。杨能伪作董之书画,林能伪作陈之书画,初本来与两公不相识,后常见之,遂甘心为妾御。据史,二人虽与陈、董相识,但并不是二

  • 简端录

    十二卷。明邵宝(生卒年月不详)撰。宝字国贤,号二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成化进士,曾官江西提学副使,正德中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伏诛,复出为户部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嘉靖初卒,谥

  • 杜阳杂编

    三卷。唐苏鄂(详见《苏氏演义》)撰。此书因作者家居武功杜阳川而得名。所记唐代异闻,自代宗广德元年,迄于懿宗咸通十四年,凡十朝之事,五十二则,皆以三字为标目,长篇大章者居多,尽述奇技宝物,涉猎广泛,荒诞

  • 事言要元

    三十二卷。明陈懋学(生卒年不详)撰。陈懋学字希颜,福唐(今福建省福清县)人。万历四十年举人。官兵马司指挥。此书分类隶事。凡天部三卷、地部八卷、人部十四卷、事部四卷、物部三卷。取提要钩元之文,以名其书。

  • 畏斋集

    六卷。元程端礼(1271-1345)撰。端礼字敬叔,号畏斋。鄞县(今属浙江)人。以荐为建平教谕,迁台州路教授。《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得诗文百余篇,编为六卷。诗二卷,文四卷。其学以朱子为宗,

  •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

  • 话雨楼法书

    八卷。清代成亲王永瑆书,卓秉恬(1782-1855)辑刻。卓秉恬,字静远,一字海帆,四川华阳(今成都)人。嘉庆六年举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卓氏工书,且善诗词,谥文端。该法书为卓氏汇诸家之藏帖辑成。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