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札记

四书札记

① 四卷。清杨名时撰。杨名时事详《周易札记》。此书为杨读《四书》之所记。《大学》不标古本之名,亦不显言古本、改本之是非,而皆用李光地《大学古本说》之成论。其以“格物”为明善,不取王守仁格庭前竹子之说,亦不主朱熹《补传》之说。于《论语》阐发义理,多所心得。于《中庸》立论平实,多有创见。《孟子》一卷最简略,疑此乃未成之书。② 清王巡泰撰。巡泰字岱宗,陕西临潼人。是书仿许鲁斋《读易私言》、薛文清《读书法》,开卷有得,随手札记,积久成帙。书首有乾隆四十年(1775)自序,其后又有乾隆五十一年(1886)自序,另有门人阎成化序,作于乾隆乙未,是初稿的序。书成未刊,光绪九年(1883),临潼县知县汪凤枟访得遗编付梓,未完成便调走了,其继任严麟书续成。各有序记其事,同时还有陈熙垲序。是书敷说大义,名理络绎,对天命、心性、存诚、主敬等有关学术处,剖析尤细。书中多引孙酉峰说(孙酉峰是王巡泰的受业之师),也间及他家之说。自序云:“凡所见辄记之,不必所见之果是也。一时见以为是,一时辄记之,不必他时之即以其是为是也。”有时言足与先儒相发明,期于明白易晓,不因有雷同之嫌而不记;有时自抒自见,不尽与先儒相合,即以所见记之,不因有立异之嫌而不记;有时旁见侧出,借书以发深省,而不必与书相隐括,也即以他说记之,不因非书之旨而不记。该书有光绪九年(1883)刊本。③ 二卷。清姚惟寅撰。惟寅湖北随州(今湖北随州)人。首有叙论,谓“圣人之道,一晦于考据家,再晦于理学家,晚近竞尚新学,则概斥为空言,不知空言中,自寓实理,举而措之,莫非实事”是书分二卷,为目六十,为条八十,但棼而无纪。首章大学格致补,言“朱子取程子之意,补大学格物,但只格得半中之半,因程子不问家之为何如家,国之为何如国,天下之为何如天下,而欲以正心诚意包举之,验以家国天下之实事,多不相符”。余篇大率空衍,无精义。该书有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录疑

    无卷数。清陈绰撰。陈绰字文裕,福安人。此编采用注疏本而不载经文。上下经只标卦名,《系辞》、《说卦》标明章次,《序卦》、《杂卦》则只标篇名而已。所解都是循文生义,几乎没有考证。每条之下多有标“惇附”二字

  • 名世编

    八卷。明吴亮撰。吴亮生平事迹见《毗陵人品记》条。该书亦记叙历代名臣事迹,乃亮罢官复出之后所作。书中材料均不采史传,而录自唐顺之《左编》、李贽《藏书》和李廷机《名臣记》。而且去取毫无义例,编排次序亦多颠

  • 四书解琐言

    四卷。补编 一卷。清方祖范撰。祖范字香宇,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是书首有汤运泰序及祖范自序。大旨在订正集注,旁及元明诸儒,以至近代毛西河、王己山之说,均能确指其失,所诂义理多精核,考核典故也能折衷

  • 天原发微

    五卷。宋鲍云龙(1226-1296)撰。鲍云龙字景翔,号鲁斋,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宋宝祐六年(1258)举人,景定中(1260-1264)乡贡进士,居乡教授,入元不仕而终。其人博通五经,尤精于易,著

  • 逆珰魏忠贤东林党人榜

    不分卷。撰者不详。该榜总计159人,榜末题曰:天启五年(1625)十二月乙亥朔颁示天下。现存《东林列传附刊》本。

  • 铜马编

    二卷。明杨德周(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官历古田、高唐知县。著有《淡圃芋记》。此集为其崇祯中为福建古田知县入觐京师,往返记

  • 春秋年表

    一卷。撰者不详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春秋四二十国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自周而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越、邾、莒、薛、小邾。”因此表正二十国,因此《四

  • 澹圃芋纪

    一卷。明杨德周撰、赵士骏增定。杨德周,字齐庄,鄞县(今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壬子(1612)年间举人,官居高唐县知县。著作除《澹圃芋纪》外,还有《舆识随笔》、《金华杂识》、《杜诗解》、《铜马编

  • 春秋图表

    一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作者认为周公为古学,孔子为今学;《周礼》为古学,《王制》为今学。《王制》是改制之书,为《春秋》的别传;《春秋》本为改制而作,不与古礼合;《王制》为今文之祖。于是作《

  • 青史子

    一卷。题青史氏撰。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郑樵《通志·氏族略》第四,引《英贤传》说:“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青史之田,因氏焉。”后人多以此种说法为牵强。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认为,“青史氏”应是古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