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四十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十五年(1745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四迁内阁学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为官清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直隶学正时,典满州及蒙古童生考试,因主考严格引起贵族子弟不满,考生起哄,使御史上书免他的职。后来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搜得考生夹带,惩罚肇事者,方平息这场风波。典试浙江时,巡抚馈金不受。不得已,巡抚又送二品冠给他,在途中,随员告诉存与,冠顶有价值千金的珊瑚珠,存与便派人到千里之外送还。庄存与为清代今文经学的代表,常州学派的开创者。他通六经,治《易》贯穿群经。虽旁涉天官、分野,但不象汉、宋人参入术数言《易》。著有《彖传论》、《彖象论》各一卷,《系辞传论》、《卦观象解》各二卷,《卦气解》一卷。治《尚书》不分今古文字异同,剖析疑义,深得孔书序义以及孟子论世之意。著《尚书既见》三卷、《尚书说》一卷。所著《春秋正辞》不讲汉学之名物训诂,而专讲“大义微言”,是清代今文学的第一部著作。但他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今文学者。庄氏治《诗》则详于《变雅》,发挥大义,著《毛诗说》四卷。另外还著有《周官记》、《周官说》。所著后人编为《味经斋遗书》。庄氏之学传其侄述祖、外孙刘逢禄。自此庄氏之学遂大炽。《味经斋遗书十五种》目录:《易》一,《彖传论》一卷,《彖象论》一卷,《系辞传论》二卷,《八卦观象解》二卷,《卦气论》一卷。《书》二,《尚书既见》三卷,《尚书说》一卷。《诗》三,《毛诗说》四卷。《周官》四,《周官记》五卷,《周官说》五卷。《春秋》五:《春秋正辞》十一卷,《春秋举例》一卷,《春秋要指》一卷。《乐》六,《乐说》二卷。《四书》七,《四书说》一卷。有清道光间宝研堂刻本,及光绪八年(1882)重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罗溪阁韵语

    不分卷。明董养河(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董养河,字叔会,福建闽县(今闽侯)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黄道周以钩党下狱,所波累并逮者有黄文焕等七人,养河为其一。集中《在狱对薄》诸诗,颇有气格,而粗豪则所

  • 云自在龛丛书

    五集,十九种,一百一十三卷。清缪荃孙(1844-1916)编。缪荃孙字艺风,江苏江阴人。他精于鉴别,曾刊刻丛书多种,如《对雨楼丛书》、《烟画东堂小品》、《藕香零拾》和《云自在龛丛书》。此丛书汇辑古今著

  • 质庵文集

    无卷数。明章敞(1376-1437)撰。章敞,字尚文,号质庵,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宣德间擢礼部右侍郎,正统初累官至礼部左侍郎,曾参与修《永乐大

  • 考古编

    十卷。南宋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演繁录》。此编主要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博洽详明,“实能正经解之乖违,订史传之阙误”(《考古编》张海鹏后

  • 周礼说

    五卷。宋黄度(1138-1200)撰。黄度另有《尚书说》七卷,已著录。此书久无传本,清道光中,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王志长《周礼注疏删异》及清

  • 皇明通纪辑要

    二十四卷。明陈建(详见《皇明从信录》)辑。孙镔原订,清马允晋增订。陈氏尝撰《皇明通纪》,记洪武、永乐至正德、嘉靖、隆庆朝事。万历至天启朝则由马氏根据诸家之书,正以实录以续之。该书于辽事记载颇详,这与清

  • 凝斋笔语

    一卷。明王鸿儒(生卒年不详)撰。王鸿儒字懋学,南阳(今属河南)人。少工书,家贫,为本府书佐。成化二十三年(1487)第进士,累擢山西副使。武宗时迁南京户部尚书。王鸿儒清正自持,为学务穷理致用,为世人所

  • 诗经简要

    一卷。清汪本原撰。本原安徽六安州(今六安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前自序知其为光绪年间人。此书为未完之作,上起《周南》,下迄《王风》,余者皆缺。多为折衷旧说,鲜有创见。有光绪年间刊本。

  • 香草词

    ① 二卷。《洞箫词》一卷。《碧云盦词》二卷。清宋翔凤(生卒年未详)撰。宋翔凤著有《大学古义说》。此为所撰之词集。《香草词》序于道光元年(1821)。《洞箫词》跋于道光九年(1829)。唯《碧云盦词》无

  • 于湖词

    三卷。宋张孝祥(1132-1169)撰。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属安徽和县)人。其生平详见《于湖集》(辞目)。此书又名《于湖先生长短句》、《于湖居士乐府》。宋史《艺文志》载其词一卷。陈振孙《书录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