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订义

周礼订义

八十卷。宋王与之撰。王与之生卒年不详,字次点,南宋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曾从陈松溪学六官要旨。任宾州文学,泗州通判等。此书是淳祐二年(1242)行在秘书省准敕访求书籍时牒温州所得,特补一官授宾州文学,后终于通判泗州。书前有真德秀序和赵汝腾后序。赵汝腾称,真德秀殁后王与之又删繁取要,由博得约,此书“精粹无疵”。《周礼订义》采录旧说共五十一家,唐以前为杜子春、郑兴、郑重、郑玄、崔灵思、贾公彦六家,其余四十五家均为宋人,资料博详,凡文集语录无不搜采。以当时诸儒为主,前儒古义仅特为附存而已,实际是取宋人的学说。解经以义理为本,典制为末,言义理者多,考典制者少。其注《考工记》,认为《冬官》不亡,与宋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观点一致,但俞庭椿易改经文,王与之仅持其观点而不移改经文。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极为不满,当谈及邱葵《周礼》序中讲,王与之作《周官补遗》、《周礼》之六官全,而此书无此补遗,不知因何时说,“然凭空臆改经之说,正以不存为最善,因无庸深考也”,颇为偏激。认为《周礼订义》不及李鼎祚《周易集解》能存古义,则颇中肯。然而,宋时四十五家之书,已佚十之八九,是赖以《周礼订义》而得以流传,可见其对宋文献功不可没。版本有:宋刻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乾隆间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

猜你喜欢

  • 说文外编

    十六卷。清雷浚撰。参见《说文引经例辨》。是编旨在探求《说文》不载的经典相承之字。学者谓经典相承之字,《说文》不载,并非佚失,在《说文》中自有一字以当之。钱大昕、陈寿祺等,皆以经典相承之字于《说文》中求

  • 方言考

    五卷。又名《古方言书目录》,崔骥编。分五类:(1)扬雄《方言》之属八种;(2)《续方言》之属九种;(3)俗语考证之属十三种;(4)《新方言》之属四种;(4)地方方言之属十三种。此书载于1932年《图书

  • 翰苑分书正字略

    不分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是书乃是《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的续修重订本,不仅刊正了其中的讹误,而且检《广韵》增加若干字,另外还改以字画多少排次。与《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另一重订本,清黄培芳

  • 梁园风雅

    二十七卷。明赵彦复(约1619前后在世)编。赵彦复字微生,河南杞县(今开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是编选中州之诗凡九家,李梦阳五卷、何景明五卷、王廷相一卷、

  • 普济本事方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

  • 穆斋经诂

    四卷。清有任氏门人施世锡跋。据自序,此书原题“经传正义”。书中论周正,历驳改时不改月,改月不改时及改正朔不改时月诸说。虽然列国间有用夏正者,而春秋所书皆周正。论文祖,认为文祖是尧的始祖,即颛项,颛顼实

  • 坚白斋诗存

    三卷。清龙汝霖(约1860前后在世)撰。龙汝霖。湖南攸县人,生卒年未详。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官山西曲沃、高平及江西安远、铅山诸县知县。龙汝霖少以文学与湘潭王闿运、武岗邓辅纶及弟绎齐名,诸人皆

  • 愧郯录

    十五卷。南宋岳珂(1183-1234)撰。岳珂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详见《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此书主要杂记宋代各种制度,间及金制,参证旧典之异同。取《左传》郯子来朝、仲尼问官之事,以所言通知掌故,有

  • 惺堂文集

    十四卷。明史桂芳(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史桂芳,字景实,号惺堂,江西鄱阳(今波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两浙盐运使。史桂芳与罗汝芳、耿定向讲学。其语录称:诵陈献章“未分无极源头在,

  • 石秀斋集

    十卷。明莫是龙(1537-1587)撰。莫是龙,字云卿,以字行,更字廷韩。华亭(上海松江)人。著有《话说》等。莫是龙书画皆有名,而为诗则不屑深思。《明诗综》载有《莫廷韩遗稿》,不著卷数。是集前有传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