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吕氏杂记

吕氏杂记

又名《侍讲杂记》、《侍讲日记》,二卷。北宋吕希哲(1039-1116)撰。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吕夷简之孙,吕公著之子。初以父荫入官,吕公著为相之日,不求进取,沉沦下僚,管库近十年。吕公著死,始为兵部员外郎,进崇政殿说书,又擢右司谏。绍圣初,以秘阁校理出知怀州,既而,坐元祐党人贬和州居住。徽宗即位,起知单州,召为光禄少卿,力请外补,以直秘阁知曹州,不久夺职知相州、邢州,后寓居淮泗间以卒。吕希哲少学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等,后与程颢、程颐、张载及王安石父子游,故其学问出于数家之中,又吸收佛道思想,混儒墨于一家。书中杂记经史百家、释道之言及朝野遗闻轶事。看似融儒佛道为一家,实质则重儒。如记顾临使北之对,谓为世教者当重儒;又谓祖孔宗孟,学之正也,苟异于此,皆学之不正;又记司马光辟佛之语;又斥老子剖斗折衡之说,深辨孔子非师老子;又极论礼乐之不可废等等,皆以儒家思想为宗,兼收佛道等百家思想。书中对王安石父子无贬,个别事稍有微词,不持门户之见,颇多可取。其他所记家世旧闻、朝廷掌故等,多可与史传相参考。书中还载有许多诗话,颇为珍贵。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刻版,后佚失,唯散见于《永乐大典》中,卷帙不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抄出,重新编为二卷,以广其传。今传尚有《指海》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傅讲杂记》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侍讲日记》,不分卷。

猜你喜欢

  • 贾谊新书校本

    十卷。清卢文弨校。是书因《新书》久无善本,故详为校订。所据诸本,有宋建宁府本、淳祐八年长沙刊本,明沈颉本、李空同本、陆良弼本、程荣本、何允中本、友人赵曦明校本八种。建宁本则称建本,长沙本则称潭本,所校

  • 词林逸响

    四卷。明许宇(生卒年不详)辑。全书分为风、花、雪、月四集,每集一卷。前二卷收明代散曲作品一百二十套。后二卷选录元明戏曲名作《琵琶记》、《西厢记》、《荆钗记》、《白兔记》、《幽闺记》、《浣纱记》中曲子一

  • 乞食图

    清钱维乔(1739-1806)撰。钱维乔,名又作惟乔,字树参,自号竹初,别署林栖居士,江苏武进人。清代戏曲作家。乾隆朝举人,嘉庆年间曾任浙江遂昌知县,后调任鄞县知县。工书画,兼善诗文,尤工词曲。寄居如

  • 恩诵堂集

    十四卷。朝鲜李尚迪撰。李尚迪字惠吉,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据集中有关内容推断,他是因出使来清而长住的朝鲜官员。据该集前《自序》载:“尚迪少承家学,壮资师友,粗涉文艺,略有撰著。上下三数十年,交游唱酬遍海

  • 莲龛集

    十六卷。清李来泰(?-1684)撰。李来泰,字仲章,号石台,临川(今属江西)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提督江南学政,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试,列二等第一,授翰林院侍讲,

  • 于少保萃忠全传

    明孙高亮撰。孙高亮字怀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已不可考。此书又名《于谦全传》,叙述明代名臣于谦的故事。作品以于谦的一生为全书线索,描写了于谦幼年、青年直至含冤而死的生活命运和遭遇。小

  • 颜巷录

    一卷。清李衷灿(详见《拳拳录》)撰。是书成于衷灿罢官之后,因情绪低落,恬淡寡欲,所记多为在任时的言论、起居、行动。但也夹杂着鹿善继、孙奇逢二人的观点,认为儒能彻佛,佛能窥儒。

  • 春秋朔闰表

    一卷。清王韬(详见《春秋朔闰日至考》)撰。该书是作者所撰《弢园经学辑存》中的一种,为旅居海外时所作。据春秋时的至日朔闰,排列为表,每行为一年,分为十二格,每格为一月,遇闰年则置十三格。大体上以冬至为经

  • 敦艮吉斋诗存

    二卷。《文存》四卷。清徐子芩(?-约1876)撰。附《劫余小录》一卷。徐元叔撰。徐子芩,字西叔,号易甫,一号毅甫,晚号龙泉老牧。安徽合肥人。道光举人。不求官,耕牧山中,以“狂人文士”居。《敦艮吉斋诗存

  • 小学钩沉

    十九卷。清任大椿(1738-1789)辑。王念孙(1749-1832)校正。大椿字幼植,号芝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授礼部主事,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改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