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马国翰辑。《论语》残字共971字,计有开头四篇即《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和末尾四篇即《阳货》、《微子》、《子张》、《尧曰》。又有校记三节,讲述盍、毛、包、周等字的异同。其他与今本
十卷。明张志淳(生卒年不详)撰。张志淳自号南园野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祖籍云南。明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撰有《永昌二芳记》等书。《南园漫录》共十卷,书首有作者正德十年自序,自序中称:此书乃仿
清魏秀仁(1818-1873)撰。魏秀仁字伯肫,一字子安,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自幼随父研习经史,二十八岁始中秀才,次年为举人,后屡试不第。曾入幕陕西、
十卷。《补》二卷。《词》一卷。清潘曾莹(1808-1878)撰。潘曾莹字申甫,别字星斋,江苏吴县人。道光进士,咸丰时任吏部左侍郎。书学米芾、赵孟頫;画以徐渭为宗;工诗词,尤长史学。著有《题画诗》、《画
不著撰人名氏。内容为摄政王、肃王、衍禧王、承泽王、牙西王、波罗贝勒、泥湛贝勒等人的册文。据藏有是书的明清史料整理会载,是书为白宣纸稿本,墨书共七页,每半页横九寸六分,纵一尺二寸五分,各页上方中间残缺约
一卷。宋王子俊(生卒年不详)撰。王子俊,字材臣,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其生平履历仅知安丙帅蜀时,曾召为制置使属官,其余皆不详。著有《史论》、《师友绪言》、《三松类稿》诸书,皆不传。此书原本题为《格斋
七十回。清俞万春(1794-1849)撰。俞万春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颖悟,博极群书。文武兼通,弓马娴熟,为一方硕儒。二十岁左右,随父亲到广东任所。嘉庆中叶,适逢徭民起义
二十三卷。明谭元春(1586-1637)撰。元春,字友夏,号鹄湾。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天启三年(1623)贡生。后两次会试皆不第。第三次殁于途中长辛店。谭元春与钟惺为“竟陵派”领袖。诗文并有影响。是
十卷。清劳史(1655-1713)撰。劳史字麟书,号余山,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全书论述易理,认为“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并用易理来推论人、动植物的属性,但有些论述缺乏科学依据,如推论“鸟足
一百卷。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撰。全祖望修补。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东林”名士黄尊素之子。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著有《明夷待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