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八旗通志初集

八旗通志初集

二百五十卷。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纂。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至乾隆时的重要朝臣。康熙时举人,授侍卫,与田文镜、李卫并为胤禛心腹。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军机大臣。乾隆时,与张廷玉等总理事务,进保和殿大学士,加至太保。雍正五年(1727)奉命领修此书,乾隆四年(1739)修成。书共二百五十卷,分志、表、传三部分。八志为:“旗分志”十七卷、“土田志”五卷、“营建志”三卷、“兵职志”八卷、“职官志”十二卷、“学校志”四卷、“典礼志”十五卷,“艺文志”十卷。八表为:“封爵世表”八卷,“世职表”二十四卷,“八旗大臣年表”八卷,“宗人府年表”一卷,“内阁大臣年表”二卷,“部院大臣年表”二卷,“直省大臣年表”五卷,“选举表”四卷。八传有:“宗室王公列传”十二卷,“名臣列传”六十卷,“勋臣传”十九卷,“忠烈传”十二卷,“循吏传”四卷,“儒吏传”四卷,“儒林传”二卷,“孝义传”一卷,“列女传”十二卷。是书的编纂是以八旗兵制为经,以八旗法令、职官、人物为纬。八志以事系人,记载八旗的建置、规制、驻防、旗地、府第衙署、官员职掌、教育礼仪、诏诰诗文等。八表以年系人,详列清初以来世爵的承袭和职官的擢黜。八传以人系事,介绍各色人的事迹。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至四十三年创立的军事社会组织,以后逐渐形成完备的制度,对清王朝的建立和几百年的统治起过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书根据大量史书、实录、档案、文书、封册、上谕、奏疏、诗文、各旗册籍等多种史料写成,不但对清代特有的这一制度和组织作了详细、系统地介绍,而且保存了不少现已失传清代书籍的内容,为清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史料。本书有乾隆间的内府抄本和武英殿刻本,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以殿本为底本,并参校他书对此书点校,出版了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周易王氏注

    一卷。辑佚书,晋王廙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王廙字世将,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荆州刺史,卒赠侍中骠骑将军,谥康侯。其事见于《晋书》本传。《经典释文》称其《易》注凡十二卷,王俭《七

  • 连城璧

    见《无声戏》。

  • 重修胶州志

    四十卷。清张同声修,李图等纂。张同声字振之,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任胶州知州。李图字少白,一字少伯,山东掖县人,清代后期山东著名的方志学家。曾任胶西书院山长,济南泺源书院主讲。山东博兴县

  • 汤文端公自订年谱

    又名《雪泥鸿爪》。一卷。清汤金钊(1772-1856)自撰。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因事降四级调用,补光禄寺少卿,

  • 馆选录

    三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后有佚名者续编。沈廷芳,本姓徐,字椒园、畹叔,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监生,召试博学鸿词科,由庶吉士授编修,后官至按察使。通经工诗,著有《理学渊源》、《十三经

  • 思玄庸言

    见《桑子庸言》。

  • 俗砭

    一卷。清方象瑛(详见《艮堂十戒》)撰。此书杂记封建礼教,仁义道德。有清宣统至民国间上海国学扶轮社排印《古今说部丛书》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本

  • 后海堂杂录

    二卷。清王孝泳(生卒年不详)撰。王孝泳字慧音,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诸生,博洽多闻,有才干,历试不售,弃举业游幕,陈鹏年、张大有等都非常器重他。王孝泳著有《后海书堂遗文》。《后海堂杂录》是王孝泳的

  • 东方学会丛刊初集

    十二种,二十九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是罗振玉旅居天津时刊印的。收入古写本《贞观政要》残卷、日本宽文刻本《帝范》二卷、《臣轨》二卷、明人钞本《四夷馆考》二卷、手稿本清王鲲《话雨楼

  • 沈君庸先生集

    二卷。明沈自征(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沈自征,字君庸,江苏吴江人。沈璟之侄。生卒年均不详。崇祯十三年(1640)曾被为国子祭酒荐,辞不就。事迹具详邹漪撰传。自征少有才,工曲,著有杂剧《渔阳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