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经传通解

仪礼经传通解

三十七卷,附《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绍兴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廉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所至救廉革弊,颇有惠政。光宗时历职漳州,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宫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为御史所劾,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淳中从祀孔庙。朱熹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集周敦祐、邵雍、张载、二程等北宋以来理学家之大成,为南宋著名哲学家。曾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弟子众多。朱熹毕生著述讲学,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等皆有贡献。典学说博大精深,与二程并称为“程朱理学”,于后也影响深远。其学派被称为“程朱学派”,或“闽学”、“考亭学派”。朱子学说亦曾被韩侘胄视为“伪学”而加禁止。其著述可谓恢宏博大,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其遗文为《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是书初名为《仪礼集传集注》。因王安石废黜《仪礼》,独存《礼记》,朱熹以纠其弃经任传、遗本宗末为意,乃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中有关《礼》者,皆附于本经之下,又兼取诸儒之注疏,编排修葺,晚年乃更定今名。朱熹殁后,嘉定十年(1217)刊版于南康。书中凡《家礼》五卷、《分礼》三卷、《学礼》十一卷、《邦国礼》四卷,共二十三卷四十二篇,中间缺《书数》一篇,《大射礼》至《诸候相朝礼》尚未脱稿亦付缺如;自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七,凡十八篇,则仍为前草稿本,故用旧名《仪礼集传集注》,是为《王朝礼》。其中又缺《卜筮》一篇,目录内《践阼礼》第三十一卷以后,及《序说》一篇,可见此乃未成之本。所载《仪礼》诸篇,皆非旧次,亦颇有所厘析,如《士冠礼》之“三屦”本在辞后,朱熹乃将其移前;陈器、服章、戒宿、加冠等词本总记于后,是书乃将其分入前面各章之下;未取杂记女子十五许嫁笄之文,续经并立《廿子笄》一目,如此等等,于《仪礼》之原本体例,未免割裂太甚。然其分章表目,开卷了然,为研治《礼》经者所效法。朱熹卒后,《丧礼》及《葬礼》由其婿黄干续撰。成十五卷后黄氏又卒,此即为《续篇》之前十五卷。自十六卷始,则由朱喜学生杨复接手,至二十九卷乃成此书。两编合帙,凡六十六卷。是书虽出于三人之手,然前后脉络贯通,大旨尽出于朱熹一人。是编规模阔大,包举宏富,诠释详尽,可称古礼之大观。书中,朱熹对《仪礼》贾公彦疏多有删润,因明清注疏皆本于此《通解》,故使贾疏原貌失之殆尽,亦见其对后学影响之大。有天禄后月元刊本,明有正统刊本,吕氏宝诰堂刊本,振绮有明刊本,陆有宋刊本,《通志堂经解》本。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竹书统笺

    十二卷,清徐文靖撰。文靖曾著《禹贡会笺》。是书作于孙之騄考订竹书以后,亦因伪沈约注为之引证推阐,首仿司马复补《史记》例,作伏羲神农纪年,题曰前编,而自为之注。多据毛渐伪三坟,殊失考正。次为杂述,述竹书

  • 古文孝经述义

    一卷。隋刘炫(约546-约613)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隋代经学家。与刘焯同以经学名世,时称“二刘”。著有《尚书述义》、《毛诗述义》、《孝经述义》、《春秋左氏传述义

  • 半厂丛书

    十一种,七十八卷。清谭献(1832-1901)编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同治年间举人,官至含山知县。擅长诗文,对声病之说尤有研究,著作有《复堂类稿》四种二十六卷,含文四卷、诗十一卷、词三卷、

  • 论语广注

    二卷。清毕宪曾撰。宪曾字季谕,江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是书首有彭元瑞的序文,以及宪曾的自序。举出采用的体例有四种:考异、拾逸、集说、互证。宪曾博引群书,注解《论语》,所引

  • 石屏词

    一卷。宋戴复古(1167-?)撰。复古,字式之,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幼孤,勉承家学,曾从林景思游,又为陆游门人。其诗作清新健快,以诗而名。其词音韵天成,不饰雕琢,自成妙趣。是集又名《石屏长短句》。

  • 宋学士全集

    三十六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曾受业于吴莱、柳贯、黄溍。明初奉命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深得太祖宠信。后因长孙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戍茂州

  • 烟屿楼文集

    四十卷。清徐时栋(1813-1873)撰,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道光举人,官内阁中书。家有烟屿楼,藏书六万卷,丹黄殆遍。治经以秦遗说为主。工诗古文,喜表章文献。著

  • 诗经异文

    三卷。朝鲜申绰撰。该书前有申氏自序,序云:“使三家在者,未必其言尽得风雅之旨。然去古未远,且传受有素,参听并观,拔尤从长,有足以阐发幽滞,辩别莠好,而今不可得矣。其散出于杂文,或诸家传注者,亦多可观。

  • 西藏全图附说

    不分卷,清嵇志文纂。嵇志文(?——1896)字庚楼,浙江德清县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品,指分四川,洊保候补知县。光绪元年(1875)加捐同知衔接管拉里粮务,随后调裹塘。光绪十二年(1886)驻藏大臣文硕奏

  • 横塘集

    二十卷。宋许景衡(1072-1128)撰。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今浙江温州市)人。元祐九年(1094)进士。宣和六年(1124),召为监察御史。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累迁中书舍人。高宗朝至尚书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