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图

仪礼图

①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著述讲学。除著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杂说附注》。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问学于朱熹,朱熹认为应进一步作《冠》、《婚》图与堂室制度一并考证为好,杨复遂本师意,成此《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二书。《仪礼图》、《仪礼旁通图》,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的方位,系之以图。读《仪礼》者必明于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不失其方,故李如圭的《仪礼集释》与朱熹《仪礼经传统解》,均特出《释宫》一篇,以总挈大纲。杨复《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不用此方法,是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既无定向,或左或右,仅例一隅。与李如圭、朱熹《释宫》比,不免有无序及杂乱之感。个别图有与古制经的诠释不符,有例图少、颇显漏略者。然整体而言,《仪礼图》、《仪礼旁通图》除个别外,大部图皆依经绘象,可粗见古礼之梗概,於初学者多有裨益。此另辟治《仪礼》之新径,足资后代学者之借鉴。版本有:宋建安余民勤有堂刊本、日本宽政十一年刊本、明正德刊本、明嘉靖中吕楠刊本,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东阳卢氏等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元刻明印本、通志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六卷。清张惠言(详见《周易虞氏义》)撰。是书认为研究《仪礼》者必须首先通晓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才能不失其方,因此,兼采唐宋元及清诸儒之义,用经注加以推断。本书首先阐述宫室图以总挈大纲,而后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或左或右,按照此图来读《仪礼》,一举一动都极其清楚。此书还对吉凶冠服之制详加考订,图所没有表达清晰之处,又为之做丧。卷二以下,都依据十七图次第为图,从而使读经者,置图于左方,可以边读边阅,而揖让进退之节就可了然于心目间。审察杨复《仪礼图》于行礼仪节,未能粲然毕备者,较为详明。案:《仪礼》一经,已久成绝学,惠言能研究贯通,条理有序,不愧为穷经之目。只是《释宫》本来是李如圭之书,却误编于朱子集中。惠言对于天子诸侯左右房图引用《释宫》,而不知此并非朱子之笔,未免失于考证。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为此书跋,认为其断制过于自信,又认为其纂改杨信斋夹室之说为不妥当。大概方纲笃信朱子,复之礼图,以朱门为本,这是门户之见,不能认为是公论。察其持论,既然认为不能营造古人堂阶,目击其仪来申明自己之学说,那么,不寻求同时之古书来相互比证,如何能得其端倪。而又认为礼家以某经证明某经为通病,大概是其偏见,并非笃论。《史记》一书中《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可以订证《尚书》,《春秋列国世家》可以订证《尚书》,也可以订证《左传》,《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可以订证《论语》,《荀孟列传》可以订证《孟子》,墨子著有《古尚书》,又著有《百国春秋》,管子著有《周礼遗法》,淮南子著有《九师易义》,这在于善读者之钩稽细绎,参订互证,如何能一概抹杀,谓为不足以资考索呢?至于其谓辛敬堂驳惠言,不应当把明堂、路寝合为一事,足以为当今之专己自是者下砭。然而,惠言本来引用金榜《礼笺》之说,《大戴礼·盛德篇》说明堂云:“此天子之路寝也。”可见,自戴德开始把明堂、路寝合为一事,我们不能以此苛责惠言。惠言精于易礼,所著《易义》诸书,早已刊行,唯独此书至其没后,阮元从其女婿董士锡那里取得手稿,在嘉庆十年(1805)印刷成书,而且为之做序,对其极其推许。道光初年,元编刻《皇清经解》,对于惠言《易义》诸书,十采八九,只是此书未被采入,原因是此书版式阔大,图说或纵或横,恐怕缩刻时引起其原式紊乱。此书有嘉庆十年扬州阮氏刊本。

猜你喜欢

  • 编珠

    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隋杜公瞻(生卒年不详)编撰。《编珠》一书《隋志》、《唐志》里均无记载。《宋志》才开始著录,但无传本。清康熙年间詹事府詹事钱塘高士奇奉旨检阅内库书籍,在废纸堆中发现其书的一卷

  • 辛甲书

    一卷。原题周辛甲(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辛甲,亦称辛尹,原为商臣,曾多次谏纣王,而其意见从不被采纳,遂离商到周,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任太史等职,曾命百官作箴辞以劝戒国王。《左传·襄公四年》简录其

  • 明词林人物考

    十二卷。明王兆云撰。兆云字元桢,麻城(今属湖北)人。生卒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专门记述明代文人事迹和著作的专著。所选人物上起洪武,下迄万历年间,正编四百二十三人,补遗四十四人,共四百六十七人。其人仍在者

  • 河防志

    十二卷。清张希良撰。张希良,字石虹,黄安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纂修三朝国史。亦曾督学浙江。此书则张希良随文华殿大学士遂宁张公治理黄淮之时,记载诸事以成。《河防志》雍正三年(1725)刻本,共十二

  • 江苏海塘新志

    八卷。清蒋师辙撰。蒋师辙,江苏上元县(今南京)人,由拔贡以知县分安徽,署无为州知州。《江苏海塘新志》光绪江苏官刻本。共八卷。卷一为图。总图,州县全图六,而工段各图均附于本州县图之后。卷二为表。职官表,

  • 楞严经臆说

    四卷。明代释圆澄撰。圆澄生平事迹详见《云门语录》辞条。《楞严经臆说》一书,是对《楞严经》的注疏。《楞严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称除《楞严经》外,还有《大佛顶首楞严经》

  • 石庐金石书志

    二十二卷。林钧编撰。林钧,近代目录学家。该书收录金石著作九百六十九种,按类排列,共分十二类:分地类、断代类、录文类、存目类、图谱类、石经类、记载类、考证类、释例类、字书类、法帖类、杂著类。每种书均录其

  • 秀山志

    十八卷。清陈罽撰。陈罽,字如亭,安徽贵池人。秀山距池州府城西七里。山峰峻峭,岫壑玲珑。望之蔚然而深秀。《秀山志》贵池先哲遗书本,共十八卷。首图。次古迹。次实录。次封制。次兴修。次传记。次艺文。次诗集五

  • 孟子章句

    一卷。汉程曾撰。曾字秀升,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汉建初三年(78)举孝廉,迁海西令。曾著《孟子章句》,不详卷数,此俱见于《后汉书·儒林传》。是书已佚于隋以前,故《隋书·经籍志》不著录。惟宋熙时子《

  • 枫山语录

    一卷。明章懋(1437-1522)撰。章懋字德懋,号暗然子,晚号谷滨遗老,兰溪(今属浙江)人。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名。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会上元内宴,命作灯诗,他不奉诏,且以疏谏,被贬为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