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方元音

五方元音

二卷。清初樊腾凤撰。樊氏字凌虚,尧山(今河北唐山县)人。《唐山县志》谓樊氏“嗜学,不屑时艺,精易数,占休咎验如桴鼓。时当明季,四海鼎沸,凤夙有拨乱反正志,然静验己运,难以有为,遂闭户潜修,留心韵学”,“《元音》外所著犹有他书,惜后人力微,俱归散佚”。《五方元音》由樊氏同邑太学生魏大来参订。据赵荫棠考证书成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至康熙十二年(1673年)之间。这部书是删并兰茂的《韵略易通》而成,它将韵部并为十二,并且用天地动物名称作为标目,所分十二韵部是:一天、二人、三龙、四羊、五牛、六獒、七虎、八驼、九蛇、十马、十一豺、十二地。这个系统是将《韵略易通》的“山寒”、“端桓”、“先全”合为“天”韵,大约读〔an〕。“真文”改称“人”韵,大约读〔en〕。收〔-m〕尾的“侵寻”“缄咸”“廉纤”韵字也分别归入“天”、“人”韵。“江阳”改称“羊”韵,大约读〔ag〕。“东洪”“庚晴”合为“龙”韵,大约读〔ug〕和〔eg〕。“幽楼”改为“牛”韵,大约读〔ou〕。“萧豪”改为“獒”韵,大约读〔au〕。“呼模”改为“虎”韵,大约读〔u〕。“戈何”为“驼”,读〔o〕。“遮蛇”为“蛇”,读〔ε〕。“家麻”为“马”,读〔a〕。“皆来”为“豺”,读〔ai〕。“支辞”、“西微”、“居鱼”合为“地”韵,读〔i〕、〔y〕、〔ei〕、〔〕、〔〕。樊氏说:“一元有十二会,一运有十二世,一岁有十二月,一月有十二时,日月一年有十二会,黄钟一年有十二律,韵亦十二,出于自然,增之不可,减之不可,谓非天地之元音亦不可。”他认为十二韵应十二律,声气自然,循环无端,合理数相通之义。这完全是一种附会。为了凑成十二之数,他居然把“西微”、“居鱼”合为一韵,使一个韵部包括五个韵母,这是很不合理的。但“东洪”与“庚青”相并,“先全”与“山寒”相并,收〔-m〕尾各韵并入收〔-n〕尾各韵等则反映了语音的发展变化。《五方元音》把声母并为二十个:梆p、匏p’、木m、风f;斗t、土t‘、鸟n、雷l;竹t、虫t、石、日;剪ts、鹊ts‘、丝s、云j;金k、桥k‘、火x、蛙o。兰茂书中的“无”母尚读〔v〕,这个音清初已变为零声母。按理“无”“一”相并,应有十九个声母,但樊氏为凑足二十之数,遂把兰氏的“一”母分为“云”“蛙”两母,实际上只有十九母。《五方元音》保留入声和入声韵。声调分上平(阴平)、下平(阳平)、上、去、入五类。入声韵改配阴声韵,虎、驼、蛇、马、豺、地六个阴声韵配入声,故入声韵亦有六部。入声韵改配阴声,说明入声韵尾已经脱落,可能仅保留促调。樊氏在所分十二韵之前各附一个韵图,概括各韵部所列音切。内容与韵书完全相合。一图之内,横列二十声母,纵分四个部分,分列四呼。一呼之内,再分列阴平、阳平、上、去、入五个声调。韵图所列的字,就是韵书中各小韵的首字。这些韵图是韵书列字的纲领。樊氏原本今已不易见到,流传较广的是年希尧的修订本。年氏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樊书加以修订,“增者什之五,删者十之一,仍其名曰《五方元音》”(年氏自序)。年氏的改订主要是加字增注,语音系统基本未变。年氏改订本《五方元音》有同治五年(1866年)五云楼刊本、文玉堂刊本、光绪九年(1883年)校经山房刊本、光绪十年(1884年)重刊本、上海广益本等。另有清赵培梓改订本《剔弊广增分韵五方元音》。

猜你喜欢

  • 丹徒县志

    六十卷,首四卷。清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等纂。何绍章,字啸赓,浙江仁和人。监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丹徒县事。冯寿镜,浙江德清人,进士,光绪三年(1877)知事丹徒县。丹徒邑志始于明正德《李志

  • 毋自欺斋诗稿

    一卷。清陈其藻(生卒年不详)撰。陈其藻,字鲁塘,一字铁山。嘉应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贡生,历署乐昌、花县儒学。其学根底经史,诗则血性淋漓,全从真气滚出,不作句雕字琢。著有《毋自欺斋诗稿》四卷。本卷辑

  • 昼帘绪论

    一卷。宋胡太初撰。胡太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太初舅陶某出任香溪知县,太初著县令居官之道十五篇以赠。淳珰十二年(1252),胡太初知处州,次年,又得原稿,遂屡版刻书,发放属

  • 巢睫集

    四卷。明曾棨(1372-1432)撰。曾棨为明代诗文作家、书法家。字子启,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永乐二年(1404)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历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少詹事。卒赠礼部侍郎,谥襄敏。他才

  • 二程语录

    十八卷。清张伯行(见《道统录》)编。初,朱熹曾辑《程氏遗书》二十五篇,皆程氏门人记其见闻答问之词。又取诸集录为《程氏外书》十二篇。又附录一卷,为行状墓志之类,凡八篇。是书篇目次第,悉依朱熹原本,而稍加

  • 羲里睡余编

    十卷。清张绶佩撰。绶佩字宴亭,河南信阳人,乾隆进士,官至知县。平生好易学,历十数年乃成此《羲里睡余编》十卷。此书以图书为主,大抵以宋儒为宗。虽疏解较略,却不沿袭旧说,也不全依傍程朱,其解多出己意。唯见

  • 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卷。南宋徐自明撰。徐自明,字诚甫,号慥堂,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富阳主簿,除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终永州知州。除此书外,尚编著有《零陵志》十卷,《浮光图志》三卷。全书以皇朝世系划分卷帙,上起太祖建

  • 云林石谱

    三卷。宋杜绾撰。杜绾,字季扬,号云林居士,山阴(今山西山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云林石谱》。书前有绍兴癸丑(1133)五月十五阙里(今山东曲阜县)孔传序,认为奇石是女娲炼石之余,爱石是个高

  • 簪花阁集

    一卷。清翁端恩撰。翁端恩,生卒年不详,字璇华,号纫卿,江苏常熟人,体仁阁大学生翁心存之次女,协办大学士翁同和之妹,编修、国子监司业归安钱振伦之继妻。清代诗人。此书包括作者平生所作古今体诗若干首,词若干

  • 孟浩然集

    四卷。唐孟浩然(689-740)撰。孟浩然,字浩然,湖北襄阳人。长期隐居故乡鹿门山,吟咏自适。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辟为荆州从事。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长于五言,尤工五律。所作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