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知轩诗钞

二知轩诗钞

十四卷。《续诗钞》十八卷。《文存》三十四卷。清方浚颐(1815-1889)撰。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安徽省定远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授职编修,历官广东盐运使署布政使、四川省按察使。浚颐善诗文,并视之为生命。曾著有《梦园丛说内篇》、《述学校勘记》等。《二知轩诗钞》十四卷,为浚颐裒其诗三千余中精选出的古今体一千八百余首,为其诗作之精品。浚颐之诗长于绘景而悉温柔郭厚之思,精于布局而皆具博大昌明之气概,妙于叠韵而无牵强凑泊之失,往往宝光溢目、灵音骇空,读之者犹陟樊桐而窥珠玉之林。其诗钞按年排列,具体创作时间如下:卷一(1828-1838);卷二(1839-1841);卷三(1841.8-10);卷四(1842-1849);卷五(1850-1851);卷六(1852-1858);卷七(1860);卷八(1862.1-8);卷九(1862.8-12)卷十(1863.1-4);卷十一(1863.5-12);卷十二(1864.1-5);卷十三(1864.6-8);卷十四(1865.9-12);此诗集今有清同治五年(1866)广州刻本行世,另有同治间刻《柳堂师友诗录》(一卷本)丛书本行世。《二知轩诗续钞》十八卷,共辑古今体诗二千三百八十二首,其具体创作时间如下:卷一(1866.1-4);卷二(1866.5-12);卷三(1867.1-7);卷四(1867.8-12);卷五(1868.1-4);卷六(1868.5-11);卷七(1868.11-1869.2);卷八(1869.4-10);卷九(1869.11-1870.4);卷十(1870.5-12);卷十一(1871.1-5);卷十二(1871.6-12);卷十三(1872.1-6);卷十四(1872.7-12);卷十五(1873.1-6);卷十六(1873.7-12);卷十七(1874.1-7);卷十八(1874.9-1875.12);续诗钞前有杨懋建、林昌彝为其序。今有清同治八年(1868)广州刻本行世。《二知轩文存》三十四卷,无序有跋,书名为吴郡颜复初题。内容卷一、二为论,辑五十二篇;卷三至九为书后,辑一百三十五篇;卷十为议,辑七篇;卷十一为辨,辑八篇;第十二为说,辑二十二篇;卷十三为读子,辑九十三篇;卷十四为厄言,辑四十篇;卷十五至十七为序,辑四十七篇;卷十八、十九为书,辑四十二篇;卷二十至二十三为记,辑五十五篇;卷二十四为书事,辑二十二篇;卷二十五为问,辑二十三篇;卷二十六为铭赞,辑十二篇,卷二十七至三十为传,辑三十六篇;卷三十一至三十三为墓志铭,辑二十一篇;卷三十四为墓表,辑十一篇。今有清光绪四年(1878)春刻《柳堂师友诗录初编》丛书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原始上真众仙记

    见《枕中书》。

  • 诒安堂所刻书

    十种,五十三卷。清王庆勋编。王庆勋字叔彝,上海(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收著作十种,《可作集》八卷是王庆勋所辑录师友名贤之诗,每位作者都有小传,仿王渔洋《感旧集》的体例编定。《同人诗录》收王庆勋

  • 世说

    见《世说新语》。

  • 立斋遗文

    五卷。明邹智(1466-1491)撰。邹智,字汝愚,号立斋,四川省合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弘治三年(1490)。坐于御史汤鼐等妖言惑众,下狱。后赖人营救,免死。得与陈宪章游,其

  • 戴东原集

    十二卷。《札记》一卷。《年谱》一卷。清戴震(1723-1777)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师事婺源江永。乾隆三十八年(1773)奉诏任《四库全书》纂修官

  • 白溇文集

    四卷。清沈受宏(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沈受宏字台臣。江苏太仓人。生卒年均不详。所居地名白溇,故以名集。康熙时岁贡生。据《江南通志》载,沈受宏的《白溇文集》共十卷,而此本只有四卷,考核目录,也无缺佚

  • 禹贡章句

    四卷。清谭沄撰。谭沄为湖南湘潭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根据本书自序,书成于咸丰己未(1859年)。在自序中,谭沄称其书“参考众说,编辑群书,推表山川支分节解而训诂之,然后此书首尾条理分析,脉络贯通,州

  • 上元江宁乡土合志

    六卷。陈作霖编。宣统二年(1910)江楚编译局刻本。陈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清末民初江苏南京人。历任金陵官书局分校、奎先书院山长、上江两县学堂堂长、江楚编译官书局分纂、南洋官报局总纂、江苏省

  • 读小戴礼日记

    无卷数 清阮惟和(生卒年不详)撰。惟和,字子衡,松洪府奉贤县(今上海市)增生。《读小戴礼日记》乃《学古堂日记》之一种,其书有考《曲礼》四条、《檀弓》四条、《王制》三条、《月令》十四条、《曾子问》两条、

  • 异同韵辨

    五卷。清王筹撰。筹字鹤山,山东安丘县人。筹以为历代韵本繁略失当,意见分歧,初学者往往平仄不辨,作诗易至失占,作赋必多出韵,因以今韵为本,折衷于《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撰为是编。就韵中可以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