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

十卷。补遗一卷。清王余佑(1615-1684)撰。余佑,字介祺,自号五公山人,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末随父起兵抗击李自成军。入清后,隐居易州(今河北易县)五公山,教授生徒,不求闻达。史传称其“尝受业于孙奇逢,学兵法”(《清史稿》卷480)。此书前有《总序》一篇,叙撰述此书之缘起、主旨。谓己“好武健,雅不欲以腐木烂草,掷此生平”。“慕陈同甫之好谈霸王大略”,意即有志于恢复故明。“故复熟览天下之大势,推求古今帝王得失成败之机”。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所谓“十年间胸中垒块,悉谱之于居诸编一书”。据作者《跋》中自称,此书篇第“挨次而进,各有深意,不可以一丝乱。”十卷的篇名依次为卷一兵起先知所向,卷二兵进必有奇道,卷三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卷四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卷六攻取必于要害,卷七据守必审形势,卷八立国在有规模,卷九兵聚必资屯田,卷十克敌在勿欲速。每卷前皆冠以《序》一篇,总述此篇大旨。考其书内容,列举明以前史例,论其成败得失,人读之如“明镜照面,髭发可数”。如卷一论起兵之进退,举唐太宗趋咸阳,进乃胜矣;而汉之黥布归长沙,退乃败矣。卷二论“兵进必有奇道”,举战国时魏伐赵,孙膑批亢捣虚,疾走大梁事。举秦末项羽与章邯激战,刘邦乘虚入关中事。三国时姜维与钟会相拒剑阁,而邓艾逾险入蜀等等史例,说明用兵有奇道。一阵有一阵之奇道,推而广之,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下之奇道。有时正为奇,奇亦可为正云云。皆有史事历历可考,有很强的说服力。大凡十卷之中,皆如此体例。《补遗》一卷,举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例,说明战争的胜负不完全取决于力量的强弱,也取决于指导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顾人之运用何如耳”(《补遗自序》)。此书的特点,正如作者自谓“非谈兵也,谈略也”(《跋》)。作者言之甚明,非是具体论战术之书,而是论战略之书。书中所论战略原则,寓具体史事之中,可起到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此书虽成于清初,但流布不广。只有抄本行世,讹误极多。咸丰间,辰州秦聚奎官饶川时,从王氏后人处得见原本,校录一过,方可卒读。(秦《序》)现存最早刊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本,藏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另有清宣统三年(1911)绿云楼铅印本,藏河南省图书馆。《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均收有此书。

猜你喜欢

  • 方言疏证

    十三卷。清戴震撰。戴氏生平见“尔雅文字考”。戴氏专攻《方言》始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及入四库馆后,取《永乐大典》中《方言》与诸明本勘校,孜孜多年,方始完成,戴氏开创了清代的《方言》研究,功莫大焉

  • 戒庵文集

    二十卷。明靳贵(1464-1520)撰。靳贵,字充遂(一作充道),号戒庵,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编修,历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著有《戒庵文集》。是编为靳贵诗文集,系明蔡羽所

  • 陇首集

    一卷。明王与允(?-1644)撰。王与允,一名与胤,字百斯,山东新城(今淄博)人,王象晋之子,生年不详。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以劾总兵邓玘,降补光禄寺署正。明亡,同妻子于氏、子

  • 经苑二十五种

    二百五十卷。清钱仪吉(1783-1850)编。钱仪吉字霭人,一作蔼人,初名逵吉,号衎石,又号心壶、新梧,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主事、累迁给事中。后因事罢官,主

  • 十六名家小品

    三十二卷。明陆云龙(约1628年前后在世)编。陆云龙,字雨侯,号孤愤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编评选屠隆、徐渭、李维桢、董其昌、汤显祖、虞淳熙、黄汝亨、王思任、袁宏道、文翔凤、曹学佺、陈继儒、袁中道

  • 印薮

    六卷。明顾从德撰。顾从德字汝修,上海(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搜罗古印,摹刻成谱。首先是尚方诸玺(尚方是秦汉以后制办宫廷器物的官属)、其次是官印、再次是私印。皆按四声部分排,检索很方便。凡

  • 金玉新书

    二十七卷。政书。作者佚名。清四库馆臣称盖元时坊本也。是书分民庶、商族、僧道、官制、州县、监司、皇族、遣使职任、荐举、选试、推鞫、公吏、军防、督捕、仓库、场务、纲运、工役、功赏、职田、朝享、思封、仪制、

  • 春秋运斗枢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运斗枢》。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该书推演其义,认为帝王政教当取法北斗,故曰“五帝

  • 朴学斋诗集

    十卷。清林佶(1660-?)撰。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佶工于楷法,文师于汪琬,诗师于陈廷敬、王士祯。汪琬的《尧峰文抄》、陈廷敬的《午亭文编》,王士祯的《精华录》,均由其手书后雕

  • 儒林传稿

    四卷。清阮元(详见《经籍纂诂》)撰。嘉庆十五年(1810年),元为侍讲,兼国史馆总纂,创编儒林传。他说:“两汉名教,得儒经之功;宋明讲学,得师道之益。故理学经学一并同列。”该书自顺治至嘉庆之初,共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