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说

书说

①三十五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该书库书题为《增修东莱书说》,与《天禄琳琅书目》续编著录宋刊巾箱本同。《总目》题作《书说》,与库书不相应,与宋刊本亦不符。《东莱书说》原仅十卷,说解《尚书》,始《洛诰》终《秦誓》。祖谦受业于林之奇,之奇说解《尚书》至《洛诰》而止;祖谦作《书说》自《洛诰》始,意在续成师说。祖谦门人时澜又取祖谦杂记语录,增自《尧典》至《召诰》,删润其文成二十二卷,又编定祖谦原书为十三卷,合为三十五卷,以续成祖谦之说。该书版本有宋刻本,存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清严元照抄残宋本,存九卷(此本为门人巩丰抄录,未经时澜修润),藏南京图书馆;《通志堂经解》本。② 七卷。宋王度撰。王度字君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叶适弟子,曾任太学博士,生卒年不详。本书注用大字,注中间有疏语,用的是双行夹注。明代吕光洵与荆川唐氏校刻,改注为细字,并删去了小注。通志堂本根据明本传刻,故使得本书不太完整。本书曾著录有《爱日精舍藏书志》。本书之注解,考证精审详核,纠正了不少古人注解中的错误,可知王度之于《尚书》,理解可谓深矣。本书有宋刻本存世。③ 二卷。清郝懿行(1755-1823年)撰。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嘉庆进士,官户部主事。为清代经学家、训诂学家,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撰有《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此书卷上引朱熹的话,借以说明《尚书》与其他的经书一样,皆有难通之处。然后认为古文二十五篇,虽然朱熹对之产生了怀疑,但并未认为它们是伪作,所以郝氏认为吴鷟、吴澄把古文二十五篇当作伪书是过分之举。其论周官一篇,也辨及古文《尚书》,他指出有人认为古文《尚书》晚出,残缺散佚,不无后人之润色加工亦未可知;也有人认为出自东晋梅赜的补辑,都是不正确的。郝氏作此书,似未见过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此书多类宋元人说经家法,所采录的有苏轼的《东坡书传》、蔡沈的《书集传》、金履祥的《尚书表注》、陈栎的《尚书集传纂疏》等书。此书有光绪刊本。

猜你喜欢

  • 魏三体石经遗字考

    (嘉庆十一年金陵刻本)。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又号芳茂山人。清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著名训诂学家。曾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官至山东督粮道。精研经史文字音韵训

  • 贞素斋文集

    八卷。元舒頔(1304-1377)撰。頔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人。顺帝至元三年(1337)被江东宪使辟为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后归隐山中。明初屡召不出。名所居为贞素斋。所著有《古淡稿》、《华阳集》,

  • 尚书顾氏疏

    一卷。隋顾彪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有《今文尚书音》一卷,秘书学士顾彪撰,《尚书疏》二十卷,顾彪撰。《旧唐书·经籍志》则作《尚书文外义》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又作《尚书古文音义》五卷,《尚

  • 书林清话

    十卷。清叶德辉撰。叶德辉(1865-1927),字焕彬,号直山,又号郋园,湖南长沙人,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目录学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平生致力于古籍的收藏和校勘,而且注重目录学

  • 渐学庐丛书

    第一集十五种,七十五卷。清胡祥编。胡祥生平事迹不详。此丛书收录清代讲述边疆历史地理的著作,书前无序言,目录、编次混乱。书中所收如吴桭辰《宁古塔纪略》、沈垚《西游记金山以东释》等著作,已见于《昭代丛书》

  • 南雍志经籍考

    二卷。明梅鷟撰。梅鷟(约1483-1553),字致斋,旌德(今属安徽)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至盐课司提举,集搜辑而成此编。上卷题官本书,末录《天顺年间官藏书目》,著录书名、部

  • 高氏三宴诗集

    三卷。唐高正臣编。正臣字号、籍里与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襄州刺史。此集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一会为一卷,各冠以序。一为陈子昂,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隐。三会正臣皆预,故汇而编之。与宴者共二十一人。考之《新

  • 暗然堂类纂

    六卷。明潘士藻(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婺源(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御史,南京吏部主事等。著有《暗然堂类纂》六卷,《洗心斋读易述》等。《暗然堂类纂》一书是依作者所见

  • 元包经传

    见《元包》。

  • 周易浅释

    四卷。清潘思榘(1695-1752)撰。潘思榘字补堂,江苏阴湖(今常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至福建巡抚。此书均就卦变之法以求象,就象以明理,每卦均注明来自某卦,谓之“时来”。前有白瀛所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