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经内编
二十卷。清张宣猷撰。张宣猷身世不详。他杂采各经书中言乐之文,排纂成此书,无所考正。其自序称采诸史者为外编,但外编不见于世,大约此书没有编完。是书于《四库全书》存目。
二十卷。清张宣猷撰。张宣猷身世不详。他杂采各经书中言乐之文,排纂成此书,无所考正。其自序称采诸史者为外编,但外编不见于世,大约此书没有编完。是书于《四库全书》存目。
七卷;外篇,三卷,清章学诚撰。作者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见前《文史通义》条。《文史通义》一书系历年积累而成。就其全集考之,乾隆四十八年创作内篇《言公》上、中、下三篇,《诗教》上、下二篇;又作五篇,共计得十
五十二卷。明李时珍(1518-1593)撰。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于一个世医家庭。祖父即行医,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系当地名医,曾做过“太医吏目”,著有《四珍发明
一卷。清郭阶(详见《周易汉读考》)撰。前人研究《庄子》者,有人据《庄子·天下篇》怀疑庄子其人属于儒家。但自汉代以来的学者一般都认为庄子属于道家。郭阶认为老子之学是儒家的本源,而庄子又出于儒家,不得已而
二卷。唐苏鹗(生卒年不详)撰。鹗字德祥,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光启年间登进士第。著有《杜阳杂编》三卷,所记多为边地民情、奇珍异宝、海外秘闻等。《苏氏演义》是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原十卷,今本止
十三卷。明周秦编。续稿为周寀编。周秦与周寀的生卒籍里与事迹均待考。此稿为存稿十卷,续稿三卷。存稿是其先世遗集。凡《石初集》五卷,周霆震撰。《达止集》三卷,周霆震之子周庄撰;《提举集》一卷庄长子周静撰;
二十四卷,清张凤孙纂修。张凤孙,华亭(上海松江县)人,曾任邵武府知府。邵武府志传本仅有明万历韩国藩志和清康熙九年汪丽日志。其余皆散失无存。张凤孙任知府后,以韩志多讹谬而汪志则过简,又设局重修,于乾隆三
二十一种,一百二十三卷。清焦循(己著录)撰。是书收三类书。一类为易学著作,有《易学三书》(包括《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易话》、《易广记》;一类为其余经学著作,有《六经补疏》(包括《论语
二十六卷。清查克宏、凌绍乾编纂,杨兆麟校。查克宏海宁(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凌绍乾、杨兆麟则里籍、生卒年均不详。此集为晚唐诗歌选本,凡二十六卷。前有凌绍乾序。据序称其与查克宏共续明人胡震亨的《唐音
四卷。清翟均廉撰。翟均廉(约1736-1805),字春沚,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舍人。该书所考,自汉至元诸家《易传》注之源流、得失,共114条,多取朱彝尊《经义考》之文而排比联贯。此
一卷附补图一卷。法国蒋友仁(1715-1774)译,何国宗(?-1766)钱大昕(1728-1804)润色。蒋友仁字德翊,法国耶稣会士。乾隆九年(1744)来华,曾与郎世宁(1688-1766)等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