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清代蔡方炳编。蔡方炳见《增订广舆记》。此书原是作者父亲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格言、警语,分条编成一书,用以自勉,后来此稿遗失,作者另采集、摘编了历代诸儒学著述中的格言,仿照其父原稿的体例编纂而成。有
三十六卷。清吴嵩梁(1766- 1834)撰。吴嵩梁,字子山,号兰雪,江西东乡人。嘉庆年间举人,官由内阁中书改为贵州黔西州知州。嵩梁工诗,与黄景仁、翁方纲友善,深得袁枚佩服。诗沿袭六朝,规格则似唐代温
十九卷。清俞廷镳撰。廷镳字昌时,浙江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俞樾之祖。书首有恩锡序,书末又有其孙俞樾后序,并附鸿渐所为家传。后序称是编为初学设,不务旁征博引,但就正文注文,逐章逐节,逐字逐句,一一研求。
十卷。元郭钰(1316-?)撰。钰字彦章。吉水(今属江西)人。据《江西通志》载,钰元末遭乱,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征,辞不就。集前有明洪武二年(1369)庐陵罗大已序,称其有经济,能自守。钰生平大抵转侧
三十卷。清林义光撰。林义光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卷首有作者自序、《略例》,并有《诗音韵通说》。每篇之下有篇义、别义、异文。篇义论该篇诗之主旨,别义则列举相关的参考资料,而异文则列举与经文相参酌之校刊
四卷。清林春溥(1775-1862)撰。春溥字立源,号鉴塘,福建福州人,一说闽县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编修、教习庶吉士、文渊阁校理等。后讲学于南浦、鹅湖、鳌峰十九年,对儒家经典著作和中国古
①四十卷,首一卷,清王泽洪修,吴俊等纂。王泽洪,曲安人,康熙六年(1666)任饶州府知府。王泽洪莅任后,即问诸邑志,邑志未备;问郡志,郡志无存。乃博询旧闻,谘于饶州府中缙绅遗老,延吴俊等人总其事,以旧
六卷。补注六卷。清张庚(1685-1760)撰。庚字长庚,一字浦山,号瓜田,晚号弥伽居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著有《通鉴纲目释地纠谬》、《画徵录》、《强恕斋诗文集》等
三十一种,九十八卷。清吴骞辑刊,清朱记荣重刊。吴骞字槎客,一字兔林,浙江海宁州(今浙江海宁西南)人。贡生出身,笃嗜典籍,喜刊古书,遇善本书则倾囊购之,家藏书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夕展诵。能画工诗
见《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