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浙金石志

两浙金石志

十八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著名经学家、史学家。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又由经籍训诂,求证于古代吉金、石刻,并扩大到天文、历算、地理。所著《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可供研究我国历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生平和古文字学的资料。阮元曾督学两浙三年,又任巡抚八年,刻意搜访浙中金石,派工进行摹拓。幕中罗致的名儒宿学如赵魏、何元锡、许宗彦等,帮助搜访考证,编辑成书。道光四年(1824),元任两广总督时,又重加订定,把那些不能肯定属于两浙的金石予以删除。第一卷为秦、汉至唐初金石,第二卷为唐开元丁已(717)至唐末,第三卷为五代金石,第四卷至第十二卷为宋金石,第十三至十八卷为元代金石,共六百五十八种。编辑考证,均为精审,为考古者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中也有少数考证不精的,如宋张南轩手书“孝经碑”,款题熙宁壬子八月(1072),查张南轩生于宋绍兴三年(1133),上距熙宁壬子61年,其时张南轩尚未出生,可知年代有误,在考证上有疏漏。传本为道光甲申广东刊本。

猜你喜欢

  • 东朝记

    一卷。原题海上王泌著。王泌,生平事迹不详。因懿文太子最初读书大本堂,故题书名《东朝记》。是书记述明懿文太子和建文帝诸事迹。多为《明史》未载,或有异。有《广百川学海》本。

  • 金石图

    二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褚峻,牛运震,详见《金石经眼录》条。褚峻初刻《金石经眼录》(即此书上卷)时,未载后汉永和二年(137)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后与牛运震重编补入。因此碑发现较晚,又远在玉门关

  • 绍邵轩丛书七种

    十八卷。王树荣(1871-?)撰。王树荣字仁山,晚号戟髯,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毕业于京师法律专门学堂,历任江苏高等审判厅推事,直隶高等审判厅推事、民庭庭长。1915年10月,任

  • 震川文集初本

    三十二卷。明归有光(1506-1571)撰。有光,字熙甫,后人称震川先生。是编为其子子祐、子宁所辑。前有万历三年(1575)周诗序,即所谓昆山本。其中漏略尚多,故其曾孙归庄又裒辑为四十卷,而有光之文始

  • 训练操法详晰图说

    二十二卷。袁世凯(1859-1916)撰。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光绪八年(1882)随淮军提督吴长庆入朝鲜,协助朝鲜国王镇压汉城兵变,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光绪十一年,被李鸿

  • 六书糠秕

    三卷。清沈道宽(生卒年不详)撰。道宽字栗仲,宛平(今属北京市)人,官湖南桃源知县。是书辨正《玉篇》、《广韵》之谬误,求其无戾于《说文》。上卷曰篇韵类隔,辨析声音之理。中卷曰篇韵正误,考订其援引之谬脱,

  • 云松巢集

    三卷。元朱希晦撰。希晦生卒年不详。乐清(今属浙江)人。至正末,隐居瑶州,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中,时称“雁山三老”。明初被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此集为其子豳所编,天台鲍原宏序。正统中,其裔孙元

  • 经义述闻

    三十二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事迹见“广雅疏证补正”。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曰:“国朝王引之撰。伯申之父怀祖著有《广雅疏证》一书,于声音文字训诂,一以贯之;而其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

  • 许学四种

    五卷。金钺编著。金钺,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天津人。研究许慎的《说文解字》,至清代已成为部分学者的专业。不过对《说文》部首的研究,则始于唐代李阳冰的侄子李腾的《字原》一卷。据《崇文总目》云:“《说文字原

  • 四书说丛

    十七卷。明沈守正撰。沈守正详《诗经说通》条。此书汇集诸家之说,列于每章之后,亦时时发挥己说。所采之书多达二百二十六种,其中包括不少佛、道典籍。该书不囿于一家之言,遍采群说,征引每每得当。然去取不精,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