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章皇帝圣训
六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圣祖仁皇帝恭编,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全书共有一百一十三则,分为三十二门,主要记述了清世祖章皇帝福临,幼龄践祚,定鼎北京,统一全国的事迹,对顺治皇帝的德操笃厚,内修人政,重视纲常名教,圣贤理蕴,振举政典,以及其驱策群力,一举入关一统四瀛等记述颇详,对其举措给予很高的评价。
六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圣祖仁皇帝恭编,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全书共有一百一十三则,分为三十二门,主要记述了清世祖章皇帝福临,幼龄践祚,定鼎北京,统一全国的事迹,对顺治皇帝的德操笃厚,内修人政,重视纲常名教,圣贤理蕴,振举政典,以及其驱策群力,一举入关一统四瀛等记述颇详,对其举措给予很高的评价。
十三卷。清赵坦(1765-1828)撰。赵坦字宽夫,一字石侣,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诸生,道光辛已(1821)举孝廉方正,奏给六品顶戴。研究汉经师之说,著有《周易郑注引义》、《石经考》、《宝甓斋文
二卷。清代王锬撰。王锬字长颖,应昌(今属内蒙)人,官至上海知县,著有《欲从录》、《宗谱纂要》等书。此书属于札记类,是作者仿照诸儒语录随笔札记而成。观点没有超出前人的论述,主要内容涉及儒学中“理”、“气
见《山居新语》
十卷。清黎士宏(1618-1697)撰。黎士宏字媿曾,长汀(今福建长汀)人。少师宁化李世熊,为入室弟子,以诗文名。徐世溥、钱谦益等推为海内名士。顺治十一年(1654)举乡试,授江西广信推官。官至陕西布
四卷。无编辑者姓名。此书第一卷为《赋》,二十二篇;第二卷为《论》,十七篇;第三卷为歌词,十六首;第四卷为钱道华《敲爻歌注》、李光元《海客论》。《四库提要》称此书“大概恍惚不可究诘,其词亦多涉于鄙俚”。
三十卷。清金德嘉(约1671前后在世)撰。金德嘉,字会公,号豫斋,湖北广济人,生卒年不详。少即笃于学,有志于古文,乡试中举后得安陆教授,康熙二十年(168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纂修《明史》
一卷。明曹溶撰。曹溶(1613-1685),字洁躬,又字秋岳,号倦圃,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御史,对宋元人文集有浓厚兴趣。是编又称《静惕堂宋元集书目》,即曹氏所藏各代诗文
五卷。宋陈次升撰。陈次升(1044-1119),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当时。熙宁进士。为太学生时即斥王安石《字说》为秦学。曾做安邱县知县、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劾蹇周辅经画盐法害民。
①十六卷。清纪宏谟修,马佐纂。纪宏谟字伯禹,辽宁开原卫人,河南辉县籍荫生,康熙三年(1663)任垣曲县知县。马佐,邑人,榆社县教谕。按垣曲志,创自于明嘉靖十五年,一修于万历年间,纪宏谟掌垣曲后,见旧志
三卷。英国合信(1816-1873)撰。合信又名霍布森、本杰明,英国伦敦会传教医师,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女婿。1839年来华,在澳门伦敦布道会任医师,1843年调任该会香港医院院长。1857年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