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各种刊本卷、回数不一,详见后。明罗贯中(约1330-约1400)撰。罗贯中名本,一说名贯,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籍贯有东原(今山东东平)、太原(今山西太原)、钱塘(今浙江杭州)、庐陵(今江西吉安)诸说。生平事迹多不可考,据一些材料记载,说他曾师事施耐庵,并共同从事小说创作,有说《水浒传》为施罗二人共同创作者。今见署名罗贯中的小说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另作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三种,后二种已佚。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为罗氏代表作品,叙述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184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晋统一的一段历史故事,主要描写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战乱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表现了向往国家统一、拥护清明政治的理想。该书根据史籍、野史轶闻、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等丰富资料创作而成,倾向上继承了《三国志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把刘蜀集团置于正统地位,把蜀、魏两大集团的矛盾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这种倾向出于封建正统观念(刘备是汉宗室),也表现了封建时代人民群众拥护“明君”、憎恶“暴君”的普遍社会心理。作为历史小说,该书叙事基本尊重史实,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灵帝失政、董卓弄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和赤壁之战、孔明六出祁山、邓艾灭蜀、司马代魏等此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同时配合以细节方面恰当的艺术虚构,使其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丰富生动的文学性。该书描写人物众多,一批主要人物皆各具性格。对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忠义”英雄倾注了极大的赞美笔力,但并未因倡导“忠义”而将人物简单化和概念化:正面人物刘备身上微显“枭雄”的权诈;而“奸雄”曹操统一北方的功绩和重大战役中的胆略智谋也没有回避抹煞;“忠义”英雄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分别以不同个性、不同的勇武而各具风采;诸葛亮则以其过人的谋略而成为智慧的化身。虽然在人物塑造上,也存在“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失分寸处,但属白璧微瑕。它所塑造的三国人物,多已在中国家喻户晓。对战争的描写是它另一巨大艺术成功。该书写大小战役上百次,对重大战役从决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和策略运用、战争过程的变化发展、战场气氛的渲染等多方面展现了一次次战争的多彩景观,充分表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战争规律。全书结构宏伟严谨,叙事线索分明又多曲折变化;语言则“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这些方面都历来为人称道。评论者对它也指出一些不尽完美之处:如人物性格缺少发展,某些情节夸张失实,人名、地名、数字方面少有讹误等等,但不影响它的艺术地位。现已公认该书代表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与《水浒传》共同构成中国小说史上首见的艺术高峰,不唯在国内影响深远,且已进入世界文学名著行列。该书版本甚多,题名亦有变易,综合各时期的不同版本,可将其大体分为五种:(一)明嘉靖壬午(1522)刊大字本,题《三国志通俗演义》,十二卷二百四十回,简称“嘉靖本”;(二)明万历辛卯(1591)金陵周曰校刊本,题《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十二卷二百四十回,简称“周曰校本”;(三)《三国志传》,二十卷二百四十回,有万历间多种刊本,简称“志传本”;(四)《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明建阳吴观明刊本,后有多种复刻本,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所谓“李卓吾评语”,一般认为实系叶昼伪托,简称“李卓吾评本”或“伪李评本”;(五)《第一才子书绣像三国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整理,六十卷一百二十回,简称“毛本”。各种版本中,嘉靖本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学术界多认为嘉靖本即该书祖本;但近年有人认为志传本所据原本早于嘉靖本,对此尚待进一步研究。毛本的改动较大,经过毛氏父子的修改整理,书中“拥刘反曹”的倾向更为突出,改去原本情节若干松散拖沓之处,使之更加紧凑畅达,回目也对偶工整。毛本后来成为最流行的本子,但学术界已指出毛本与罗氏原本存在的一些观念不同,不代表罗氏原意。今本亦有多种: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嘉靖本。195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据毛本的整理本。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作家出版社版本基础上重加整理,校以嘉靖本,题《三国演义》,后多次重印。全据毛本的有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1957年重印的版本;另有1985年北京中国书店据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影印毛本,题《增像全图三国演义》。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嘉靖本,题《三国志通俗演义》。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会评本”,会集毛宗岗、李卓吾等各家评语,较有研究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月下偶谈

    一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俞琬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著《席上腐谈》,杂记名物,备述丹书。不知何人摘录其书数十条,别题《月下偶谈》。曹溶将其收入《学海类编》。可参考《席上腐

  • 甲申保定城守纪略

    一卷。清戴名世(详见《孑遗录》)撰。书中叙明故光禄寺卿张罗彦及其兄进士张罗後,弟诸生张罗善、武进士张罗辅等守保定事。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迅猛发展,明廷重为设防,自京畿以达山海关、永

  • 龙沙学录

    六卷。明王在晋(生卒年不详)撰。王在晋字明初,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由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3),擢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元年(1628),历刑、兵两

  • 香研居词麈

    五卷。清方成培(约公元1808年前后在世)撰。方成培字仰松,号岫云词逸,徽州(今安徽歙县)人。约生于雍正年间,卒年不详。因幼年多病,未能应科举考试,布衣终生。著作有《听奕轩小稿》、《方仰松词榘存》、《

  • 射堂诗钞

    十四卷。明吴梦晹撰。吴梦晹,字允兆,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布衣。射堂为其所居之室。是集为其曾孙吴自岩所编。末附朱大复等挽诗。大复自注,称梦晹年老气衰,颇有文通之尽,没后友人检其遗稿,大半散

  • 平定朔漠方略

    四十八卷。清温达等撰。温达(?-1715),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初为笔帖式,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康熙时期,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封建主噶尔丹,依恃其日益强大的势力,并吞了厄鲁特四部。康

  • 易经一谈

    无卷数。清王俶撰。王俶字善思,彭山人。其书大旨以程《传》与《本义》互相发明,不容偏废。坊本依照费、王之次序,已错乱经文。又只载有《本义》而不及《程氏易传》,注不全而解更加艰难,因此遵从朱子十二篇旧有次

  • 易义原则

    七卷。易义附编五卷。清张瓒昭撰。张瓒昭,生卒年不详。字斗峰。湖南平江人。嘉庆六年(1801)优贡,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官东安训导。所著除此书外,尚有《经笥质疑》、《书义原古》等。此书所列多怪异

  • 农务化学问答

    二卷。英国仲斯敦(生卒年不详)撰。英国秀耀春口译,清范熙庸笔述。仲斯敦生平不详。《农务化学问答》采用问答形式,论述了植物、土壤、动物之间的关系,植物、土壤、肥料的性质,植物施用肥料的选择,肥料的制造方

  • 满汉合璧薛文清公要语

    二卷。明薛瑄(?-1464)撰。谷中虚辑,清富达礼翻译。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久十八年,乡试第一人,明年,成进士,宣德中为御史,正统初,举为山东提学佥事。内召大理寺左少卿,因逆王振,为其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