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土断

土断

东晋南朝取消部分侨置郡县,将侨人户籍编入所在郡县的措施。东晋政府设立侨州、郡、县,安置南来人口,致使侨置郡县林立,南方原来郡县多被分割。侨人时常流动,居处不定,侨置郡县因之无一定境界。政府免征侨人赋役,世族地主乘机广占土地和人口,使政府赋役来源减少。为榨取侨人赋役,东晋南朝各代,多次推行“土断”政策,即撤消或合并一些侨郡县,把侨人断入居住地户籍,使之与当地民户一样,为政府负担租调和力役。南朝各代土断和东晋有所不同。东晋土断对象是南来的侨人,而南朝各代土断,既有侨人也有当地流移民户。土断成为封建政府检括户口,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兵役、徭役来源的一种特定方式。

猜你喜欢

  • 陈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妫姓。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开国君主胡公,相传为舜的后代。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春秋时,陈为小国,常受楚国胁迫。哀公时曾为楚所灭。五年后楚复立哀公子为陈侯。再传至陈湣公时复灭于楚,时当公

  • 政学系

    参见“宪政商榷系”。

  • 樊并起义

    西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地区的农民起义。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十一月, 曾习《尚书》的儒生、尉氏人樊并率众发动起义。他们攻杀陈留太守严普,夺取武库军械,释放囚徒,杀贪官富豪。樊并自称将军

  • 吴承伯起义

    南朝梁时宣城(治今安徽宣城)农民起义。天监九年(公元510年),宣城郡吏吴承伯以宗教为掩护,发动农民举行起义,起义群众攻破郡城,杀太守朱僧勇。吴承伯率义军进攻吴兴郡(治今浙江吴兴),队伍发展有二万余人

  • 朵甘、乌斯藏都指挥使司

    明代设置的西藏地方军政机构。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朝政府在西藏设立乌斯藏卫(今西藏)和朵甘卫(今西藏东部)指挥使司以及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等地方行政机构。各处的官

  • 秋弥制度

    清代皇帝秋季围猎制度。清政府在承德建造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皇帝每年到木兰围场行围射猎,举行秋狝典礼,召集蒙、藏、维等各族王公大臣等上层人物轮流前来参加聚会。在这里联欢赐宴,颁行赏赐。皇帝驰猎,他们陪侍左

  • 窦建德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窦建德。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地区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等农民义军活动,窦建德因支持义军,举家被害,遂率二百人起义,投高鸡泊(位于今河北漳南)高士达。孙安祖、张

  • 内侍省

    官署名。春秋时有寺人,战国时有宦者令,秦置将行,西汉改称长秋。其官署称长秋寺,主管宫中事宜,宣达帝后旨意,多由宦者充任。东汉以降,长秋之职益重,掌顾问、拾遗、应对及诸宫闱,成为皇帝近侍。隋文帝置内侍省

  • 夹谷之会

    春秋末年齐、鲁二国在夹谷(今山东莱芜)举行的盟会。公元前500年,齐、鲁二国为结束前段时间的不友好状态,约定在齐地夹谷举行盟会。孔子时为鲁国的大司寇,被指派担任鲁定公的相仪随同前往。会上,齐景公使莱人

  • 宗法制

    我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世袭统治,并且维系不同等级贵族上下级关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产生于西周,是由古代父家长制结合周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制定的。其表现形式为:周王自称天子,被确定为天下的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