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魏徵

魏徵

【生卒】:580~643

【介绍】:

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州)人。新、旧《唐书》有传。隋末参加瓦岗农民起义军。入唐为太子洗马,累官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卒谥文贞。见识高远,直言敢谏,为唐代著名诤臣。主编《隋书》、《群书治要》,并总揽梁、陈、北齐、北周各史的编写,时称良史。文学见解精辟,但所作多为郊祀乐章与应制奉和之作,个别篇章风格遒劲,不同俗流。《全唐诗》存诗1卷,共35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录3首,移正5首。

【生卒】:580—643

【介绍】: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玄成。魏州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有大志,好读书,多所通涉。隋末参加李密义军,为掌书檄。李密败,降唐,授秘书丞。又为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隐太子建成引为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拜尚书右丞。贞观三年(629),迁秘书监,参预朝政。七年(633),进侍中,加左光禄大夫。以预修周、齐、梁、陈、隋五代史功,进封郑国公。以疾辞职,拜特进,仍知门下省事。拜太子太师。十七年(643)卒,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徵辅佐太宗,直言敢谏,史以“诤臣”称之。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曾主持校辑秘府图籍,主编《群书治要》,预修五代史,在文化事业上多有建树。《隋书》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为文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梁陈浮靡之风。其谏议论文,文理兼顾,折衷南北文风。如《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等词切气雄,骈中带散,对后世颇有影响。诗多为郊祀乐章与奉和应制之作,唯五古《述怀》一篇言志,慷慨苍凉,笔力雄健,绝无梁、陈之习,不失为初唐诗歌之佳作。沈德潜以为其诗“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唐诗别裁》卷一)。据《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载,著有《次礼记》二十卷、《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二卷、《谏事》五卷、《祥瑞录》十卷、《列女传略》七卷、《时务策》五卷、文集二十卷,俱已散佚。《全唐文》存文三卷;《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三首。清光绪年间王灏辑有《魏郑公集》,有《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猜你喜欢

  • 鸿门

    ①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史记·项羽本纪》载: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于新丰鸿门设宴款待刘邦。席间项庄舞剑意欲刺杀刘邦,张良唤樊哙入救刘邦逃离鸿门。李白《赠张相镐二首》之一:“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②汉

  • 怀良人

    【介绍】:葛鸦儿作。一说朱滔(746—785)时河北士人作。这是一首怨妇诗。一二句以质朴语言,刻画一位贫穷妇女的形象,说明其生活之艰苦;后二句抒发怀良人之情,在期盼中略带怨艾之情,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 可堪

    哪堪,怎堪。李郢《早秋书怀》:“青鬓已缘多病镊,可堪风景促流年。”

  • 慧寂

    【生卒】:807—883【介绍】:唐僧人,为沩仰宗创始人之一。韶州浈昌(今广东南雄西南)人,一说怀化(今广东番禺东南)人。俗姓叶,十七岁出家于南华寺。后参大沩山灵祐禅师,从学十余年。因足跛,时号“跛脚

  • 李洪皋集

    文集。五代李洪皋撰。《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李洪皋集》二卷,又《表状》一卷。其集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全唐文》存文二篇。

  • 韩柳诗选

    清汪森撰。汪森(1653~1726),字晋贤,号碧巢。桐乡(今属浙江)人。此书专选韩愈、柳宗元二家诗。有清裘杼楼刻本。不分卷,也无注释校正诸项,然对好句皆有朱笔圈点,多数诗均有批语,多眉批。批语不长,

  • 刘禹锡诗选

    梁守中选注。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6年12月出版,为刘逸生主编《中国历代诗人选集》之一种。本书收入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作107首,大部分为各时期代表作,在编排上尽量以编年为序。每一首均有题解,具体说明作

  • 居庸关

    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长城重要关隘之一,太行八陉之最北一陉。为古代北京西北重要屏障。三国时名西关,北齐曰纳款关,唐又称蓟门关、居庸关、军都关等,辽、金、元、明、清各代均称居庸关。关城建在一条长达18.

  • 覆焘

    犹覆被。谓施恩加惠。焘,通“帱”。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三辟咸肆宥,众生均覆焘。”

  •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介绍】: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颔联。二句以拟人手法写书斋景色,一近一远,将雨后翠竹妩媚之态与夕照青山绚丽之景相映成趣,活现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