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贯休

贯休

【生卒】:832—912

【介绍】:

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早年漫游江西、吴越。后入蜀,王建赐号禅月大师,呼为“得得来和尚”,为之建龙华院。工诗善书画,与当代诗人、诗僧多有唱和。吴融谓“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西岳集序》)。孙光宪评其诗“骨气混成,境意卓异”(《白莲集序》)。《宋高僧传》有传。今存《禅月集》25卷。《全唐诗》编诗12卷,《全唐诗补编》补17首又6句,补缺题、缺文若干。

【生卒】:832—912

【介绍】:

唐末五代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七岁出家。十余岁与处默唱和,诗名渐著。二十岁受具足戒。大中十二年(858)谒刺史段成式于处州。咸通四年(863)、五年(864)游学于洪州。后东游吴越。乾符初返婺。广明元年(880)避地于常州。中和中复归婺。乾宁元年(894)谒镇海节度使钱镠,献诗五章,受礼遇。后游歙州。二年(895)依荆南节度使成汭,居龙兴寺,与吴融往来论道谈诗。五年(898)游长安。天复二年(902)遭诬谮流放黔州。后隐于衡山。三年(903)入蜀,依蜀主王建,为所重,赐号禅月大师。以献王建诗有“万水千山得得来”句,呼为“得得来和尚”,号禅月大师。与韦庄杜光庭等友善。卒于蜀。擅草书,时号姜体;善水墨画。尤长于诗歌,乐府古律,当时所称。五代孙光宪称:“议者以唐末诗僧,惟贯休禅师骨气浑成,境意卓异,殆难俦敌。”(《白莲集序》)论诗推崇李白杜甫顾况灵一刘得仁贾岛周朴、吴融等。每得句,则称“只堪供养佛”。所作有乐府边塞、纪行题咏、酬和寄送、咏物投献等,多写个人感慨和情怀。部分篇章如《避寇白沙驿作》、《少年行》、《富贵曲》、《酷吏词》、《偶作五首》等,则继承新乐府精神,揭露时弊,反映现实,同情民生疾苦。其诗各体兼长,气骨幽劲,“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吴融《禅月集序》)。然有时失于村野。《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行路难》、《春日山行》等也是传世佳作。曾自编其诗为《西岳集》。卒后,门人昙域编集其诗文约一千篇为《禅月集》,《郡斋读书志》卷一八著录为三十卷,有散佚。传世有明人重刊南宋本《禅月集》二十五卷(又补遗一卷)等。《全唐诗》存诗十二卷,《全唐诗补编》补十一首又六句;《全唐文》存文四篇。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三〇、《图画见闻志》卷二、《唐才子传校笺》卷一〇。

猜你喜欢

  • 蹙促

    急迫,匆忙。白居易《长乐亭留别》:“昔时蹙促为迁客,今日从容自去官。”

  • 鲍谢

    先是南朝著名诗人鲍照、谢灵运或谢朓的合称。至中唐鲍防与谢良弼亦称“鲍谢”。《新唐书·鲍防传》:“防于诗尤工,有所感发,以讥切世敝,当时称之。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号鲍谢。”大历初年,中唐诗人谢良辅曾

  • 宫中词

    【介绍】:朱庆馀作。见《宫词》②。

  • 郁律

    ①屈曲矫健貌。元稹《说剑》:“巡逡潜虬跃,郁律惊左右。”②烟雾蒸腾貌。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介绍】:杜甫《驱竖子摘苍耳》中诗句。此二句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同义。惟时值安史乱后,军阀割据,战乱不息,着重反映兵士死于战场的惨况。

  •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明梅鼎祚选辑,屠隆集评。鼎祚(1553~1619),字禹金,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屠隆(1542~1605),字纬真,又字长卿,号赤水、鸿苍居士,鄞县(今属浙江)人。明人对李、杜优劣争端颇多,故梅氏有

  • 楚宫(湘波如泪色漻漻)

    【介绍】:李商隐作。这是一篇吊屈之作。全诗始终紧扣屈原的“迷魂”,首联由湘波起兴,写迷魂逐波而去,含恨无穷;中二联渲染凄迷幽冥的气氛,感叹迷魂无依难招;尾联转出新意,欣喜迷魂终有慰藉。全诗化用《楚辞》

  • 再游玄都观绝句

    【介绍】:刘禹锡作。见《再游玄都观》。

  • 愁将孤月梦中寻

    【介绍】: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末句。诗写离愁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文选·沈约〈别范安成诗)》李善注引《韩非子》佚文云:张敏与高惠为友,每相思不能见,敏便于梦中往寻。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反,如是者

  • 梅远

    【介绍】:字维明。郡望吴兴(今浙江湖州)。后来徙居宣城(今属安徽)。南唐人,北宋诗人梅尧臣之曾祖。《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