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讲经文

讲经文

文体名。汉魏六朝以来,佛家多以“唱导”、“转读”等方式宣扬教义,弘广佛法。“转读”为自印度传来的讲经方式,其特点是抑扬其声以讽诵经文,“以哀婉为入神,用腾掷为轻举,致使淫音婉娈,娇弄颇繁”(《高僧传》卷一四),也就是以悦耳动听的声腔,吸引俗家子弟,并逐渐成为伎艺化的讲经。至隋唐时,仍沿袭此风并逐渐发展为新的讲经形式——俗讲。敦煌石室保存下来的讲经文,正是释氏佛门以大众化方式讲唱佛经的底本,它使往昔的讲经变为听众所容易接受的讲解和歌赞,而这些歌赞又必须是人们能歌能唱的曲调。讲经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经文,在讲经之前,先把要讲的经文唱出来,名为唱经,是由都讲担任的,以往讲经是这样,俗讲也如此。二是讲经,把唱出来的经文加以阐释,依据旧的注疏义记,再结合当时社会风尚、人情世态,以引起听众的兴趣,灌输更多的佛教思想。就形式与方法而言,仍袭用道安的科分方法,即把讲经分为“序分、正宗、流通”三部分。三是唱词,包括新歌、俗曲和诗词,有五言诗、六言诗(或称为词)、七言诗和三三七言的俗曲,某些唱段上还注有“断”、“平”、“侧”、“平侧”等字样,表示有一定约束力的独特唱法,这是讲经文里最重要的部分,有了它才能把讲经变成俗讲,才能把佛经的宣传大众化。所以,讲经文的体制和变文一样,都是散韵结合、说唱兼行,但是,变文不引原经文,而讲经文在讲说之前则必须引原经文,然后逐段、逐句或逐字地发挥演绎,故讲经文的讲说开头往往标有“经云”、“经曰”。唱词的结句又以“催经”的套语,“××××唱将来”作结。至于讲经文的内容都是依据佛教经典宣扬佛法的弘大无边,教义的深邃莫测,人生变化无常,以及皈依佛门的真谛,如《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

猜你喜欢

  • 无藉在

    无顾忌;无聊赖。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白居易《洛城东花下作》:“欲送悉离面,须倾酒入肠。白头无藉在,醉倒亦何妨。”

  • 匡汲

    指西汉匡衡和汲黯。匡衡元帝时曾为宰相,汲黯武帝时位列九卿,都曾因小过失而免官。后因以“匡汲”喻为官有升有降。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 狄怀英

    【介绍】:见狄仁杰。

  • 唐代五大文豪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选汇》之一。本书是将该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中的《李白》(王运熙、李宝均著)、《杜甫》(刘开扬著)、《韩愈》(吴文治著)、《白居易

  • 旁爱

    谓扩散爱心。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乐天》:“旁爱及兄弟,中欢避家室。”

  • 韩寿香

    西晋贾充之女贾午与贾充掾吏韩寿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送给韩寿。见《世说新语·惑溺》及《晋书·贾谧传》。后以“韩寿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史凤《传香枕》:“韩寿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蝉娟。”参

  • 判自

    原本,本自。张鷟《游仙窟诗》:“元来不相识,判自断知闻。”韦应物《同李二过亡友郑子故第》:“斜月知何照,幽林判自芳。”

  • 白苎

    见“白纻”。

  • 纂异记

    传奇集。唐李玫撰。玫,《宋史·艺文志》作“攻”,又作“政”,《南部新书》作“纹”,《全唐诗》作“玖”,皆误。此集原为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小说家类皆著录。以后各家书目

  • 张晔

    【生卒】:816~870【介绍】:字日章,郡望南阳(今属河南)。屡试不第。作古律诗千余篇,时人称颂。《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