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介绍】:

李白作。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在白帝城遇赦,返舟东下,至江夏,见到了江夏太守韦良宰,正值韦秩满将赴京,此诗是赠韦之诗,希望他能入朝推荐自己。此诗是李白诗中最长的自传体诗。全诗长达一百六十六句,八百三十字。诗中以与韦良宰的三次交往为主干,叙述了李白一生特别是天宝后期与安史之乱中的坎坷遭遇。其中,天宝十一载十月,李白抵达幽州,亲见安禄山“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的嚣张气焰,知安禄山已有反意,心中对唐朝的国运十分忧心,但安禄山深受玄宗信任,李白“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只好“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为大唐之国运恸哭。后安禄山起兵,两京沦陷,李白南奔隐居庐山,永王派人请李白入其幕府,李白在诗中说是“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虽有自我开脱之嫌,但对人也只好这样说。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二句,虽是对韦良宰作品的称誉,其实是夫子自道,正是李白自己的诗歌主张。诗末“君登凤池去,勿弃贾生才”,才是李白写此诗的真正目的,希望韦良宰在朝中推荐自己,是李白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几句,显示了李白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忧虑以及希望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迫切愿望。管世铭谓此诗“太白生平略具,纵横恣肆,激宕淋漓,真少陵北征》劲敌。”(《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五古凡例》)《唐宋诗醇》卷五云:“通篇以交情时势互为经纬,汪洋灏瀚,如百川之灌河,如长江之赴海,卓乎大篇,可与《北征》并峙。”

猜你喜欢

  • 扈苗征

    《尚书·甘誓序》载:禹及其子启曾征服叛乱的有苗氏和有扈氏。后因以“扈苗征”咏征服叛乱。杜牧《感怀诗一首》:“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

  • 雨霖铃

    【介绍】:张祜作。据《明皇杂录》载:“帝幸蜀,南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中闻铃声,与山相应。帝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独梨园善觱篥乐工张徽从至蜀,帝以其曲授之。洎至至德中,复幸华

  • 赠绮

    对他人寄赠作品的美称。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李端《酬丘拱外甥览余旧文见寄》:“投砖聊取笑,赠绮一何妍。”

  • 柏荫轩约选杜诗五律串解

    清周作渊撰。见《杜诗约选五律串解》。

  • 碧云集

    南唐李中撰。全书为诗集,分上中下三卷,收诗330余首。该书常见版本为《四部丛刊初编》据宋本影印本。此本尚有宋临安陈宅书籍铺刻本、明毛氏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及明、清抄本、影宋本多种。

  • 与歌者何戡

    【介绍】:刘禹锡作。诗有“二十余年别帝京”之句,则知是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后初回京之作,时当大和初。作者长期被贬,一朝回京,旧日亲朋,四散凋零,心情十分沉重,故一见何戡,就悲慨难以自抑,更唱一曲《渭城》

  • 罗万象

    【介绍】:分水(今浙江桐庐)人。有文学,明天文,精于《易》。先后游王屋山、罗浮山、紫逻山。李德裕使人召之不出。《全唐诗补编·续补遗》据《严陵集》补《白云亭》诗1首。此诗《全唐诗》又作许宣平,题为《见李

  • 高卧

    本指安然而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谢安辞官隐居,“屡违朝旨,高卧东山。”后因以“高卧”为隐居不仕之典。王贞白《忆张处士》:“毕世唯高卧,无人说是非。”参见“东山高卧”。

  • 西游书怀

    【介绍】:温庭筠作。诗人屡举不第,身在山野旅途,心犹眷恋都城长安。这首诗便是抒写他受尽挫折却又执著的入世之心。诗人融情入景,又直抒胸臆。所绘旅途景物,带着孤独、伤感的主观色彩。

  • 孔光尊董贤

    孔光,汉哀帝时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时,董贤父董恭为御史,事光。及贤与光同为三公,孔光知道哀帝欲重用董贤,乃屈降自己尊奉董贤,为正士所不齿。事见《后汉书·董贤传》。李华《杂诗六首》之五:“孔光尊董贤,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