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约580—约649【介绍】:唐代高僧。俗姓史。犍为(今属四川)人。初出家,住益州严远寺。后入长安访经十余年,博究经论史籍。隋大业末还蜀。唐武德年间立寺于隆山县。贞观九年(635)入京,与法琳
【生卒】:753~830【介绍】:字达夫,行三,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幼丧父,飘泊江左。大历六年(771)中进士,为政有德,官至户部尚书,封弘农郡公,以尚书左仆射致仕。卒谥贞孝。新、旧《唐书》有传。《
陶道恕主编。巴蜀书社1993年10月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丛书”之一种。全书共收录一百多位作者撰写的130篇赏析文章,按入蜀前、两川、夔州和荆湘四个时期划分。对安史之乱发生前后的煌煌钜制和流寓夔州
明佚名辑,嘉靖中刻本。辑录唐人六家诗,计有:《孟浩然集》4卷、《司空曙集》2卷、《严维集》2卷、《李颀集》3卷、《王昌龄集》2卷、《张司业(籍)诗集》6卷,共十九卷。
【介绍】:见李赞华。
三国魏人,曾任尚书,为人公正亮直,评人论事不怀私心,好选拔贤明。见《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后因用为咏尚书之典。张九龄《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律诗除双句末一字平声外,第三、五、七句末一字分别用上、去、入三声,即构成四声递用。如崔颢《行经华阴》,首句入韵,与各双句末俱用平声庚摄字“京”(庚)、“成”(清)、“晴”(清)、“平”(庚)、“生”(
秦丞相李斯遭赵高诬谄,将被腰斩于咸阳市口,临刑,“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见《史记·李斯列传》。后因以“上蔡黄犬”比喻仕途凶险。刘禹锡《题攲器图》:“无因上蔡
【介绍】:唐代女诗人。蓝田(今属陕西)人。生卒年不详。为会稽令韩嵩妾。韩去世后,王流落于会稽。光启三年(887)题诗于唐安寺壁。进士殷彝见而和之,以求谒见。王答诗拒之。《全唐诗》存诗二首。事迹见《补侍
地名。在今湖北省石首市。相传为三国吴蜀联姻时刘备迎娶孙夫人之处。杜甫有《发刘郎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