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代文学与宗教

唐代文学与宗教

道教是汉族自创的一种宗教。道教徒以李耳(著《道德经》)为教主。唐朝皇帝与教主攀亲,尊崇道教。佛教传入中国后,至唐达到了极度的繁荣,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思想。在大乘、小乘各宗派中,禅宗是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佛教,压倒其他宗派。佛、道二教在唐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唐代文学(包括诗、文、小说)也受到佛、道二教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两个方面。例如,在著名的大诗人中,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以“诗佛”名世。王维、李白的诗,是佛、道思想的“结晶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和尚、道士亦有能诗、文、讲唱者。

二十世纪后期,中国学术界对唐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日益重视,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孙昌武、陈允吉、葛兆光等有专著问世。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文学家评传中,也有涉及。单篇论文尤多。举例来说:总体方面,如对诗与禅的关系,古文运动与佛教的关系等,有所论述;作家方面,如对王维诗中的禅宗思想及其与南北宗禅僧的交游,佛教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影响,以辟佛著名的韩愈的“阳儒阴释”问题,白居易对儒、释、道的牵合,李贺的宇宙论和人生观渊源于《楞伽经》等,作了探索;作品方面,对韩愈《南山诗》与密宗“曼荼罗画”,柳宗元《黔之驴》与佛典,白居易《长恨歌》与变文许浑“千首湿”与禅宗“水”的理念等,进行考论。唐代这些作家未习梵宗音义之学,不可能直接接触天竺原书,译经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译经,基本上由国家主持,成绩可观。译出佛典总数达三百七十二部二千一百五十九卷。当时印度大乘佛教的精华基本上已介绍过来。唐朝所编经录有德业、延兴二寺的《写经目录》,西明寺大藏经《入藏录》,《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目录》。其他带有经录性质的有《大唐内典录》、《古今译经图记》、《大周刊宣众经目录》、《续大唐内典录》、《续古今译经图记》、《开元释教录》、《开元释教录略出》、《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录》等。唐僧玄奘译经最多,译文最精。向来译经程序,起初是依梵文语法译成汉文,其次是改成汉语法,其三是笔人修整文句,中间增减,多失原意。玄奘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写,即可披玩。大抵译经事业,至玄奘已登上极峰。从梵文译成汉文的佛经中的语言、故事,为唐代文学作品所吸收运用。道教经集,自东汉以来,陆续问世。至唐开元中,玄宗命崇玄馆道士集古今道书,编成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

目前,随着《中华大藏经》和《道藏》两部巨著的出版发行,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今后唐代文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必将获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猜你喜欢

  • 陆翚

    【介绍】:或谓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收之陆晕,乃陆象先四世孙。官汝州参军。《全唐诗逸》收诗1首又3联。

  • 拂披

    触及;吹掠。韩愈《秋怀诗十一首》之一:“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

  • 敦煌话本

    敦煌遗书保存下来的话本小说,为数虽不多,却说明一个重要问题:话本并非始于宋代。远在汉魏时期已有说笑话,插科打诨,供贵族取笑的“侏儒”。《三国志》注引《吴质别传》云:“质召优,使说肥瘦。”至隋代侯白《启

  • 尉迟匡

    【介绍】:幽并(今河北、山西一带)人。玄宗时人,屡试不第,曾投书宰相李林甫讥刺之。《全唐诗》存诗6句。

  • 张苍

    西汉阳武人。秦时从刘邦征战,以功封北平侯,官御史大夫,文帝时为丞相,为相十余年,年百有余岁而卒。苍善文学律历,为汉代名相。事见《史记·张丞相列传》。白居易《寄卢少尹》:“张苍何为者,染爱浩无际。”

  • 颜巷

    即颜子巷。亦比喻简陋的住处。白居易《自题小草亭》:“陶庐闲自爱,颜巷陋谁知”。

  • 王丘

    【生卒】:?—743【介绍】:唐代文学家。字仲山。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王同皎之从子。十一岁擢童子第,弱冠举制科,拜奉礼郎。武则天长安中,自偃师主簿擢监察御史。玄宗开元初,历仕考功员外郎、司封郎中,

  • 韩信

    汉淮阴人。为布衣时,无以为业,曾受胯下之辱。先投项羽,不受重用。后投刘邦,拜为大将军,帮助刘邦消灭项羽,平定天下。被封为齐王、楚王,后为淮阴侯。因谋反罪被杀。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李白《行路难三首

  • 可知

    岂知;怎料。岑参《北庭作》:“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

  • 倚马

    晋袁虎跟从桓温北征,桓温需发布文告,令袁虎在马前速作,袁虎手不辍笔,一会儿写成,且极有文才。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因以“倚马”形容人才思敏捷。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倚马见雄笔,随身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