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湜
【生卒】:?——1137
字巨源,初名仲泹,楚荣王宗辅子。熙宁十年(1077),授右内率府副率。累迁密州观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军承宣使。钦宗即位,授靖海节度使,改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位于南京,仲湜率众往谒,诏袭封嗣濮王,加开府仪同三司,授检校少保、少傅。卒,追封仪王,谥恭孝。仲湜事母以孝著称,酷嗜珊瑚。
【生卒】:?——1137
字巨源,初名仲泹,楚荣王宗辅子。熙宁十年(1077),授右内率府副率。累迁密州观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军承宣使。钦宗即位,授靖海节度使,改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位于南京,仲湜率众往谒,诏袭封嗣濮王,加开府仪同三司,授检校少保、少傅。卒,追封仪王,谥恭孝。仲湜事母以孝著称,酷嗜珊瑚。
【介绍】:三国吴人。为句章令。有女杀夫,放火烧舍,诈称夫死于火。夫家疑而诉官。举以一死一活两猪,积薪烧之。死猪口中无灰,活猪口中有灰。验其夫,口中无灰,妻遂服罪。
【生卒】:1501—1576【介绍】: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士尚,号斗南。嘉靖八年进士。授仁和知县,入为户科给事中。丁忧后,知香山县,改南海,有政绩。召为南京监察御史,劾中官鲍忠等,反为所诬,下狱,遣戍辽
【介绍】:五代时魏州元城人,字简能。苦学自励。仕南唐为上元令,历刑部郎中、谏议大夫,累官勤政殿学士,判御史台。尝采唐高祖武德年至唐敬宗宝历中君臣问对及臣下论奏骨鲠者七十事,编为《谏奏集》上之。后注《太
字伟五。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雍正进士,官封川教谕。欲荐其应鸿博,辞不就。不久卒。【生卒】:1677—1736【介绍】:清广东番禺人,字伟五,一字桥村。雍正十一年进士,官封川教谕。性孤介,拒绝鸿博之荐
【介绍】:宋婺州浦江人,字文卿,号石陵。喜谈兵说剑,耻为无用之学。高宗绍兴末,闻金人欲南下,拟上万言书请加征讨,郑伯熊见而极称之。与陈亮为学侣,遭废徙筠阳,久之乃得赦归。平生究悉用兵攻守险要,尤精地理
【生卒】:1826—1900【介绍】:清浙江嘉兴人,早岁名琛,后改今名,字梦庐,号觉未。朱熊弟。画花鸟取法王礼而不袭其貌。五十岁后,画益精进,从学者颇多。
字元皓,巨鹿(治今河北宁晋)人。初为太尉府吏,后举茂才,迁侍御史。袁绍起兵,任别驾,是袁军重要谋主之一。以权略多算著称,曾建议迎立汉献帝,在官渡之战中数出奇策,未被采纳。绍兵败,迁怒于他,被杀。
守开封,曾射中李自成一目。后投降自成,封文水伯。自成败还山西,永福守太原,尽杀明晋王府宗室。
【介绍】:明四川人。善画,好吟咏,举止异常。世宗嘉靖间寓番禺。一日别众去,不知所之。
南乐(今属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由庶吉士历南京礼部侍郎。魏忠贤用事,率先诌附,遂升为礼部尚书。杨涟等六人被逮,实他主谋。后应尚书崔景荣之请,复又上疏请宽恕涟等,乃大违忠贤意。加封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