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彧

王彧

【生卒】:1312—1356

【介绍】:

元吉安路庐陵人,字與京。元末屡试不利。顺帝至正十六年以乡兵攻天完红巾军,欲立功为官。阵亡。


【生卒】:413—472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文。避宋明帝讳,以字行。王球从子。妹为明帝后。好言理,少与谢庄齐名。起家太子太傅主簿。宋孝武帝时,累迁司徒左长史。宋明帝立,封江安县侯。累官中书监、尚书左仆射、扬州刺史。及明帝疾笃,虑其门族强盛,且凭帝舅之重,恐其不能奉事幼主,遂赐死。谥懿。


【生卒】:413—472

字景文,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少与陈郡谢庄齐名,长与会稽孔觊俱称南北之望。初为太子太傅主簿,累迁至尚书右仆射。宋明帝时,以皇后兄,倍受信重,历尚书左仆射、丹阳尹、江州刺史,封江安县侯。又征为扬州刺史、太子太傅。泰豫元年(472)孝武帝病重,虑死后皇后临朝,彧有异心,遣使赐死,谥懿侯。(,参见《南史》)


【生卒】:413—472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文。避宋明帝讳,以字行。王球从子。妹为明帝后。好言理,少与谢庄齐名。起家太子太傅主簿。宋孝武帝时,累迁司徒左长史。宋明帝立,封江安县侯。累官中书监、尚书左仆射、扬州刺史。及明帝疾笃,虑其门族强盛,且凭帝舅之重,恐其不能奉事幼主,遂赐死。谥懿。


【生卒】:413—472

字景文,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少与陈郡谢庄齐名,长与会稽孔觊俱称南北之望。初为太子太傅主簿,累迁至尚书右仆射。宋明帝时,以皇后兄,倍受信重,历尚书左仆射、丹阳尹、江州刺史,封江安县侯。又征为扬州刺史、太子太傅。泰豫元年(472)孝武帝病重,虑死后皇后临朝,彧有异心,遣使赐死,谥懿侯。(,参见《南史》)


【生卒】:413—472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文。避宋明帝讳,以字行。王球从子。妹为明帝后。好言理,少与谢庄齐名。起家太子太傅主簿。宋孝武帝时,累迁司徒左长史。宋明帝立,封江安县侯。累官中书监、尚书左仆射、扬州刺史。及明帝疾笃,虑其门族强盛,且凭帝舅之重,恐其不能奉事幼主,遂赐死。谥懿。


【生卒】:413—472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文。避宋明帝讳,以字行。王球从子。妹为明帝后。好言理,少与谢庄齐名。起家太子太傅主簿。宋孝武帝时,累迁司徒左长史。宋明帝立,封江安县侯。累官中书监、尚书左仆射、扬州刺史。及明帝疾笃,虑其门族强盛,且凭帝舅之重,恐其不能奉事幼主,遂赐死。谥懿。


猜你喜欢

  • 徐浦

    【介绍】:明福建浦城人,字伯源,号台石。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弋阳,知县,曾镇压叶世豪起事。擢工科给事中,累官广西佥事,致仕归。有《归闲吟稿》。

  • 余逢辰

    字彦章,宣城(今属安徽)人。燕王伴读,有学问品行,受燕王信任,故能闻知燕王异谋,力谏,知燕王将举兵反朝,他写信给自己儿子,表明自己誓死必谏。兵起,复哭谏,王不听,自杀死。【生卒】:?—1399【介绍】

  • 曾怘

    【介绍】:宋建昌军南丰人,字仲常。曾巩孙。补太学内舍生,累官司农丞。高宗建炎二年,通判温州,道经越州,命监三江寨。次年,金兵陷越州,被执不屈,与家属四十人同日遇害。

  • 孙邵

    【生卒】:163-225字长绪,北海(治今山东昌乐)人。初为孔融功曹。后至江东,被孙权任为庐江太守。权称帝,位至丞相,封阳羡侯。【生卒】:163—225【介绍】:三国吴北海人,字长绪。东汉末为孔融功曹

  • 沈益

    【介绍】:清浙江湖州人,字友三,一字竹亭。乾隆六十年副贡生。性滑稽,人皆倾倒。工人物山水,运笔如风,人称“小石田”。书法似梁同书,尝署同书名,人不能辨。

  • 李愍

    【生卒】:?-535字魔怜,与元忠同宗。魏末聚众林虑山,后附魏军,庄帝末,以战功任乐平太守,未赴任,率众据石门山。与高昂结盟。拥众数千归高欢,欢用为相州刺史,当州都督。孝武帝时,任南荆州刺史。带部曲数

  • 清了

    【介绍】:宋僧。绵州人,俗姓雍,自号真歇。年十八,试《法华经》得度,住成都大慈寺习经论。嗣丹霞淳禅师。后抵长芦,谒见祖照,一语投契,命为侍者。高宗建炎末,徙温州龙翔寺。计九坐道场,四膺诏命。卒谥悟空禅

  • 周古象

    【介绍】:宋元间蕲水人。元兵至,掠去,入赘蒙古氏。生子无喜容。妻询故。日:“有母在,欲得归省。”妻许之。既归,奉养尽孝。母殁,庐墓三年,妻亦不另嫁。

  • 崔氏

    【介绍】:北魏清河人。崔元孙女,房爱亲妻。历览书传。子崔景伯、崔景先均由亲授经义,学行修明,并为名士。景伯任清河太守有民人子不孝,欲案律治。崔氏呼其母子来家同起居。相处月余,不孝子果感悔改过。

  • 吕安

    【生卒】:?—262【介绍】:三国魏东平人,字仲悌。吕巽弟。有俊才,与嵇康为好友。兄巽淫安妻,又诬安不孝,囚之。安引嵇康为证。为钟会构陷,与嵇康同为司马昭所杀。后人辑有《吕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