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县
①北周以敦煌县改名。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隋大业初改名敦煌县。 ②隋开皇十九年(599)置,治所在今宁夏中宁县东鸣沙州,并为环州治所。武德二年(619),于此县置西会州,贞观六年(632),更置环州,九年废环州,以县还属灵州。神龙二年(706),后突厥默啜可汗率军攻此县,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统众迎战,兵败,死者6千余人,是为※“鸣沙之役”。同年,移治今宁夏青铜峡县西南黄河东岸丰安县故城。大中三年(849),仍治旧址。元升为鸣沙州。以此地人马行沙有声,异于余沙,故名。
①北周以敦煌县改名。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隋大业初改名敦煌县。 ②隋开皇十九年(599)置,治所在今宁夏中宁县东鸣沙州,并为环州治所。武德二年(619),于此县置西会州,贞观六年(632),更置环州,九年废环州,以县还属灵州。神龙二年(706),后突厥默啜可汗率军攻此县,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统众迎战,兵败,死者6千余人,是为※“鸣沙之役”。同年,移治今宁夏青铜峡县西南黄河东岸丰安县故城。大中三年(849),仍治旧址。元升为鸣沙州。以此地人马行沙有声,异于余沙,故名。
契丹语音译,“兴盛”之意。辽世宗耶律阮的宫卫※积庆宫契丹语音译为“耶鲁盌斡鲁朵”。
?—1233金大将。又作石盏女鲁霤。本名十六。女真族。石盏氏。兴定三年(1219),以善将兵,由河南统军使改元帅右都监,行平凉元帅府事。建议建城镇戍,就地屯田,且耕且战,以遏西夏入扰,以功迁昌武军节度
西夏官署名。掌供给国学廪食。属中等司。设于崇宗贞观元年(1101)。天盛年间(1149—1169)设2正、2承后、2都案、6案头。
见“海青牌”(1939页)。
赫哲族旧时帽子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桦皮帽。因以桦树皮制作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尖顶大檐,与斗笠相似,上绘有各种花纹和云卷。夏季戴之既遮阳光,又能蔽雨。
见“札只剌”(1600页)。
旧时四川阿坝北部藏族地区寺院行政机构名。设温布或囊佐(议仓主持者)及管家等职,分管寺院的土地、牲畜、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等各种财产的收支,以及外事工作,并管辖“塔娃”(下层贫民)。
见“高昌故城”(1918页)。
见“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1671页)。
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又作火鲁剌思、火鲁剌、豁里剌儿、火罗剌思、火里剌、郭儿剌思。※弘吉剌之别部。据《史集》,相传是产生于“黄金壶”的3兄弟中幼弟之后裔;依《元朝秘史》,为豁里剌儿台蔑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