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金灵马

金灵马

元代蒙古宫廷丧葬习俗。据考古发掘及《元将突拔都随征记》等文献记载,蒙古族古代天葬(野葬)、棺葬(土葬)并行。其土葬则如匈奴遗风,“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即不积土起陵,树碑标墓。成吉思汗即行此不封不树的土葬。至元代则发展为以女萨满牵金灵马导引发送的隆重仪式。据《南村辍耕录·金灵马》、《草木子·杂制篇》、《元史·国俗旧礼》等载,凡帝、后去世,用香楠木为棺,中分为二,削出人形,其大小仅足容遗体。以貂皮袄、皮帽、靴、袜装殓。蒙古族尚白,靴、袜、腰带等须用白色皮革。棺中置金瓶2,盏、碗、楪、匙、箸各1。盖棺后,表面刷漆,用四条金箍束之,以纳失失(锦缎)覆棺,送往直北陵地下葬。灵车用白毡,以青边纳失失为帘。任何人不得在其家族前言及死者,以免惊其亡灵。出殡时,以蒙古女萨满1人作前导,穿新衣,骑马。另牵马1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途中每天用羊祭奠3次,边走边唱挽歌,谓之“灵马走唱”。路遇生人,辄杀之,恐泄其丧事及墓地与敌,亦谓令其前往侍候死者。至陵地,开墓穴,将所起之土块依次排列,棺入穴后,复依次以土掩埋。如有余土,则远置别处,即不封不树,以防他人盗掘其墓。亦按萨满教旧俗,以奴仆、马驼等殉葬。护灵兵千余骑守其周围。送葬官3员,居5里外,每日※烧饭(所有祭祀饭食,尽焚之,谓之烧饭)致祭1次。3年后,俟陵地草木丛生,难辨其所方返。宫中另设灵堂烧饭祭祀49日。

猜你喜欢

  • 长孙无忌

    ?—659唐朝大臣。鲜卑人。字辅和。出身鲜卑名门北朝宗族十姓之一拓跋氏之后,籍河南洛阳。隋朝名臣长孙晟之子,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聪颖,博读书史。初任渭北道行军典签。屡从李世民(太宗)征讨,有功。武德九

  • 漒川

    郡名。西秦置。故治在今青海东南境。据《一统志》载:“洮水出漒台山,兼漒川之名,其地亦谓之洮漒。其西接黄沙,亦谓之沙漒、”。沙漒在洮漒之西,二者均兼漒川之名。本吐谷浑地,一度被西秦侵占,后吐谷浑复夺回其

  • 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清加强统治青海蒙藏各族条款。雍正二年(1724),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之乱平定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准施行。内容主要包括7方面:一、令青海蒙古各部落编旗分佐领,分别游牧,毋相统属。各级王公,分别

  • 吕弘

    ?—400十六国时期后凉大臣。略阳(治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开国主※吕光子。后凉永康元年(396),吕绍继王位后,为司徒,掌管朝政。同年,率东苑之众斧洪范门,与兄吕纂发动宫廷政变,逼弟绍自杀。拥

  • 勐板土千总

    明清云南土司名。明万历(1573—1620)初年,保山县平戛土舍蒋思孝随军征缅有功,钦授勐板千夫长,世职。乾隆年间(1736—1795),沦于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英勘界,收复勐板部分地区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二世

    见“洛桑丹白尼玛”(1735页)。

  • 丹达

    山名。丹达山系汉人称,因丹达塘而名。藏人谓斜贡拉。位硕板多西,拉里东。终年积雪,山道崎岖险峻。康熙五十七年(1718),援藏滇军输粮至此,逢雪崩,百余人被压毙,奉敕建专祠奉祀,后人遵为“丹达王爷”,该

  • 鸟飞州都督府

    唐代设置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元年至龙朔元年(656—661),以护密多国摸逵(一作摸廷、摸达)城(约位于今帕米尔瓦罕)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钵和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张乐进求

    相传为唐初戎州都督府匡州白崖(今云南弥渡县红崖)建宁国国王。一作张乐尽求。白族先民。传说为汉武帝时白子国国王※仁果三十(一作三十三)代孙。仁果传十五世至※龙佑那,被三国蜀相诸葛亮封为长,赐姓张,改白子

  • 汉昭武皇帝

    见“刘聪”(8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