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博

鄂博

亦作敖包、脑包,蒙古语音译,意为“堆子”。始见于清代,又称“封包”。遍布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多以石块或沙土堆积而成,也有以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内埋有铜佛像或金属利箭。上插若干木幡杆,杆上悬挂各色绸、布条。有的还在绸布上书写经文。初为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逐渐成为民间祭祀山神、路神等活动场所。过路人边祷告投石鄂博上面,边伸手向前乞求保佑旅途平安。后从宗教性质的自然崇拜,演变为充满节日气氛的习俗。《新疆礼俗志》记道:“每岁四月,官民贞吉祀鄂博。祀毕,年壮子弟相与贯跤驰马,以角胜负。”旧历六月中喇嘛供奉牺牲,将陀罗尼挂于鄂博之杆上,并举行赛马、竞射、角力等,还在鄂博附近开展集市贸易和娱乐活动。旧时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各有自己公用鄂博,并有专人掌管,向牧民摊派牲畜以供祭祀费用。富裕人家多有自设的鄂博。解放后主要作为路牌和界标保存下来。

猜你喜欢

  • 忽秃

    ?—1217蒙古国建立前兀都亦惕蔑儿乞部首领之一。又译忽都、忽图、和都、火都、霍都。部长※脱脱子(《史集》作弟)。随父屡与蒙古部争战。宋庆元四年(1198),为克烈部王罕所败,归降。五年,乘王罕遭乃蛮

  • 监母斡鲁朵

    见“彰愍宫”(2463页)。

  • 奇楞

    赫哲族的一支。一作奇楞斯勒。其意一说为“姓齐的人们”,或说“住在江边的人”。为黑龙江省同江县下八岔赫哲人对居住勤得利以上地区赫哲人的称呼;或说是这一地区赫哲人的自称,因其是从黑龙江中游鄂伦春族居住地迁

  • 后金

    明末东北地方女真族所建政权名。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先后招服、合并栋鄂部(1584)、浑河部(1585)、苏克素护河部(1586)、完额部(1588)、鸭绿江部(1591)

  • 拉基语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南部金厂镇及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地区的曼优、曼蓬、曼邦等地。操拉基语的人口约有八九千人(国内使用

  • 爱猷识理达腊

    1338—1378明代蒙古可汗。一译阿裕锡哩达喇。孛儿只斤氏。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长子。元至正十三年(1353),立为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十六年(1356),中书左丞相哈麻及其弟御史大夫雪雪

  • 土们江

    见“图们江”(1435页)。

  • 蒙宋联盟灭金

    蒙金战争中的事件之一。太祖二十二年(1227),成吉思汗临终前,以金朝据黄河、潼关天险,难以速破,遂定下联宋灭金的决策。窝阔台汗即位后次年(1230),蒙古举兵攻金,连取天胜堡、凤翔等地,因连年征战,

  • 刘知远

    895—948五代后汉皇帝。947—948年在位。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唐奠基者※李克用列校刘璜之子,生于太原。初事后唐明宗李嗣源,寻转为石敬瑭(后晋高祖)牙门都校。力助石敬瑭举兵反后唐,为北京马步军都

  • 北面招讨使

    见“招讨使”(13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