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阳州

辽阳州

地区名。清康熙三年(1664)置,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境域东西135里,南北140里。东、南接凤城,西邻牛庄,西北抵承德县。秦置辽东郡。汉置襄平县,为辽东郡治。后汉因之。晋为辽东国治,大兴初为鲜卑慕容廆所据。后燕时入高句丽。后魏至隋为高句丽辽东城。唐为辽州,置安东都护府。辽时先为东平郡,后改置辽阳府,下置辽阳县,隶东京道。金因之。元初置东京总管府,后改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又改辽阳路。明置定辽都卫,辽东都指挥使司,领25卫、两州,为都司治所。分设左、右、前、后4千户所,后金天命六年(1621),后金军克城,建为都邑。顺治十年(1653),设辽阳府,领辽阳、海城2县。十四年,罢府为辽阳县。康熙三年(1664)改为辽阳州,属奉天府(府治沈阳)。民国二年(1913)降为县。清末民初,治内有汉、满、蒙、回、锡伯,朝鲜等民族居住。

猜你喜欢

  • 乌屯河卫

    见“五屯河卫”(265页)、“兀同河卫”(110页)。

  • 哈里古沁

    明代东蒙古部名。意为捕獭者。明中期,服属满都鲁可汗。其首领鸿郭赉因惧失去领地属民,出面离间满都鲁与其侄孙孛罗忽济农的关系,被满都鲁杀死。

  • 弥姐羌

    ※西羌的一支。原居河湟地区。东汉时向内郡迁徙,分布于关中、陕北等地。晋、十六国时期,有一批以“弥姐”为姓氏者活动于西北地区,如弥姐高地、弥姐婆触等。隋代《邑主雷惠祖合邑子弥姐显明等造像记》和《邑主弥姐

  • 七姓蛮

    见“板楯蛮”(1294页)。

  • 红河江外土司

    解放前云南红河南岸的红河、绿春、金平和江城等县保存的大小封建土司总称。计有思陀、溪处、落恐、瓦渣、左能、猛丁、纳更、稿吾卡、瓦遮、猛弄、猛喇、者米、茨桶坝、五邦、五亩、纳楼、宗巧、上亏容、下亏容等,多

  • 榔头

    见“议榔”(614页)。

  • 师公

    解放前瑶族地区巫师之一。各村寨都有,大多有点文化,熟悉祭神经典及群众崇拜对象的来历,还学会一套法咒,有铜铃、法衣、花棍、印鉴等各种道具。村寨集体和各个家庭凡举行重大祭祀活动,都得请其主持,平时还为村人

  • 屈戍

    见“耶澜可汗”(1324页)。

  • 卓其笃

    清代台湾高山族抗美首领。又称卓杞笃,笃其卓。凤山县琅峤尾龟仔角十八社头人。同治六年(1867),美船“罗佛号”在台湾南部七星岩遇风触礁,乘小舢板于琅峤尾龟仔角登陆,被当地高山族人袭杀。美国政府借机命海

  • 高其倬

    ?—1738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选庶吉士。四十一年(1702),充四川乡试正考官,迁侍讲。四十八年(1709),提督山西学政。五十六年(1717),迁侍讲学士、内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