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苗民抗夫碑

苗民抗夫碑

古碑名。清嘉庆四年(1799)六月二十三日立于贵州施秉县南六合乡廖洞中寨路口土地庙两侧,左右各一,亦称六合苗民抗夫碑。右侧碑高1.04米,宽0.69米,厚0.09米。碑额无题刻,碑文分作29行,竖刻,计千余字。左侧碑高1.14米,宽0.59米,厚0.11米,碑额有“万古留名”4字。右侧碑文中提出该碑所刊,系当时清政府“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尚书署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富”,“为通饬禁革驿站积弊”,明令“严行禁革”之条款。文中有15条具体事项规定,如:“督抚巡阅照例督院用马七匹,夫六十名,抚院用马六匹夫六十名,预发传牌传知沿途地方官即将传牌抄四门照数应付,不得滥应一夫一马。无马之处平价□备,不许派累里民百姓,违者参究”。对上司过境供应饮食“岂容派及里民”,“一概不许备办,倘跟随人役敢于藉端滋事,许即禀明惩究”等8条。左侧碑文共7条,除第一款,其余经风雨剥蚀,已无法辨认。最下面的署名为“潘故概”“漏(廖)洞头人”“中牌”“兵洞刘再贵”。碑立所在地,乃苗民聚居区域,史称※生苗。明清以曾爆发多次苗民抗税抗夫斗争。嘉庆四年,即乾嘉湘黔苗民※石柳邓、※吴八月起义被镇压不久,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稳定局势遂发布此布告。苗民将其刻在碑上以晓民众监督。

猜你喜欢

  • 希日格热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糕点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制法:将发酵的稷子米面卷成8字形用油炸熟而成。达斡尔族多于年节时制作、食用,遇有婚丧亦以之款待客人。

  • 敦罗布旺布

    ?—1741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汗王。又作敦罗卜旺布、敦多克奥木巴。※阿玉奇汗孙,※衮扎布之子。初随父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雍正十三年(1735),率军击败叔父车凌端多布后,于同年十月

  • 大成国崇文阁大学士黄晓谕

    大成国农民革命文告。清黄子深(?—1861)撰。一篇。子深,广东顺德人,拔贡出身,清咸丰五年(1855)四月,随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入桂,共创大成国,掌撰写各种文告制度,为大成国政权中首屈一指的文官,受

  • 云中古城

    战国时期内蒙古地区古城。遗址在今托克托县东北,呼托公路西侧。《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云:“托克托厅,古云州城所在也”。《水经注》引《虞氏记》称,该城由赵武侯所建(赵武侯亦作赵武公,《史记·赵世家》及《

  • 贞孝公主

    758—793渤海国公主。第三世王※大钦茂第四女,名佚。此为谥号。早年受女师之教,“敦诗悦礼”,大钦茂大兴五十六年(唐贞元九年,793)死,享年36岁。葬于今吉林省和龙县龙头山,其墓1980年10月被

  • 开亲歌

    苗族民歌。盛传于贵州东南地区。内容丰富,包括“亲”的含义、由来及如何结亲,神与神结亲,人类结亲等内容。关于人类结亲的过程、演变经历,可连续唱述几天几夜不重复。歌辞还反映了“杂乱婚”(群婚)、“姑舅婚”

  • 牙里辛

    见“庄敬皇后”(878页)。

  • 九姓乌护

    见“九姓回纥”(36页)。

  • 牂柯郡

    古郡名。又写作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故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属益州。辖地包括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和广西西北部。下领且兰等17县。三国以后辖地缩小,治所时有变迁。晋治万寿(今贵州瓮安东

  • 永宁直隶州

    行政区划名。清光绪年间改叙永厅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明为叙州府。清顺治(1644—1661)初,因明制,析永宁卫隶贵州威宁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卫为县。雍正五年(1727),厅地并入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