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倍

耶律倍

899—937

辽太子。小字图欲,又作突欲、托允、托云。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长子。一度为东丹国主,世称“东丹王”。聪敏好学,平生崇儒,文才显赫一时,能写善画,通阴阳,知音律,精医术。喜藏书,购书至万卷,于医巫闾山筑望海堂珍藏。通晓契丹文、汉文,曾作《乐田园诗》,以契丹文译《阴符经》等。为有辽一代著名画家,以画本国人物与草原景致著称,其画有“千角鹿图”、“吉首并驱图”、各种“骑图”等等,宋李廌《画品》称:“古今画蕃马者,胡瑰得其内,东丹得其骨。”其画曾作珍品藏宋秘府,《宣和画谱》列有画目。其政治生涯坎坷。神册元年(916),立为皇太子。十月,为先锋都统随父征乌古部,获捷立功。五年(920)九月,率兵攻云内(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天德(呼和浩特附近)等地,皆胜。天赞三年(924)六月,阿保机大举西征时,留守京师,权以监国。继献攻讨渤海之策,被纳。四年,与弟耶律德光并为先锋从父征渤海,越年正月,拔重镇扶余城(今吉林四平西),见父欲搜括户口,谏曰:“今始得地而科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辽史》卷72)当月即下渤海都城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西南东京城),擒其首领大諲譔。二月丙午(4月4日)改渤海为东丹国,奉诏留镇,受封人皇王,建元甘露,被赐天子官服,置左右大次四相及文武百官,称制行令。是年七月,闻父卒于归途,急赴行在奔丧。见弟德光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柄军权,母淳钦皇后称制,偏爱德光,被迫于天显二年(927)十一月屈让德光继皇帝位(即辽太宗)。未几,被迁于东平(今辽宁辽阳),受监督,不堪忍受,乃于五年(930)十一月率心腹投后唐,于海岸立木为碑,刻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同上,卷72)。抒发怨愤。至洛阳见后唐明宗李亶,献印纽及诸方物。受赐姓东丹,名慕华,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旋改赐李赞华,移镇滑州(今河南滑县),遥领虔州节度使,并纳唐庄宗后宫夏氏为妃。至唐后,虽受礼遇,然所封皆空衔,不预政事,心中怏怏,与唐离异,暗与契丹通音息。天显九年(934),闻后唐潞王李从珂入洛阳弑愍帝夺帝位,乃密告弟辽太宗请讨。太宗助石敬瑭攻后唐,直抵洛阳,天显十一年闰十一月(937年1月),后唐亡前被李从珂遣内班秦继旻、皇城使李彦坤杀害于第所,享年38岁。及石敬瑭入洛灭后唐,诏赠“燕王”,葬医巫闾山,谥文武元皇王。天禄元年(947),子世宗耶律阮即位,追赠让国皇帝,陵曰显陵,置显州奉先军以奉陵。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更谥文献。兴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增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

猜你喜欢

  • 土州同

    官名。州同为知州佐贰。清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诸土州置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即明代之※土州同知,秩从六品。命管理辖区内土民事务,朝贡,纳赋,听征调,率土兵随官军征伐。颁给印信、号纸、顶戴。其承袭、革除、升

  • 杨统

    东晋时前仇池国宗室。君主※杨俊之子。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东晋太和三年(368),受晋封为宁东将军、武都太守。五年,兄杨世卒,侄杨纂继位,遂率武都之众与纂争国,两军相攻。咸安元年(371)

  • 竺叔兰

    晋代佛教译经师。祖籍天竺。父达摩尸罗与叔父同为沙门。自幼出家学佛教,通晓“胡”汉语。晋元康元年(291)起,在陈留国(治所在今开封东)仓垣水南寺,先后译出《放光般若经》、《异维摩诘经》、《首楞严经》等

  • 石砮

    见“楛矢石砮”(2164页)。

  • 张汝弼

    ?—1187金朝大臣。字仲佐。渤海族遗裔。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张玄徵子,户部尚书※张玄素之侄,母高氏,与金世宗母贞懿皇后有亲。妹为世宗妃,生皇子永中。初以父荫得官。正隆二年(

  • 发舞

    台湾兰屿岛高山族雅美人妇女一种传统独特舞蹈。参加舞蹈的人都有一头美丽的长发,舞时身穿艳丽民族服饰,相互挽起手臂,双手弯曲于胸前,长发散披于肩,起舞时边唱歌脚步边前后缓慢移动,并摇动身躯,动作由徐而急,

  • 天庆年钱会凭据

    西夏文文书。手写行书,1页8行,页面21.2×13.5厘米。记西夏天庆虎年(1194)正月讹��小狗宝等10名西夏人共集750钱入会事。10人中有党项人,有汉人,有男,有女

  • 毡庐

    见“穹庐”(1535页)。

  • 大宋平蛮碑

    北宋摩崖石刻。宋余靖(1000—1064),字道安,广东韶州曲江人,汉族,镇压侬智高的宋军副将)撰文。刻于桂林铁封山镇南峰西面半山石壁上,时间在皇祐五年(1053)。额篆书汉字,每字径9寸;正文楷书汉

  • 炎徼纪闻

    书名。西南民族史志。4卷。明田汝成(约1503年生,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汉族)撰。是书据史籍、册档及实地调查材料,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写成。以唐代诗人白居易《赠别微之》诗中“君还秦地辞炎